国内著名中美经贸问题专家、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日前撰文指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美经贸关系也进入了新阶段,随着中美经贸共同利益的扩大,哪怕有时处于激烈的交锋与博弈中,都能起到重要的“稳定器”和“粘合剂”的作用。
在他的新书《中美经贸关系》中,王勇指出,中美经贸关系出现了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首先是双边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同时经贸摩擦也开始加剧,但是并未濒临类似1990年代以相互威胁制裁为特征的贸易战边缘。此外,中美两国的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交叉”明显增多;中美经济互动直接影响到全球经济、金融框架的稳定。
文章指出,中美在维护全球开放贸易体制与国际金融体制的稳定方面利害关系、共识都在不断增加。中美两国调整任务加重,考验双边合作管理摩擦与冲突的意愿与能力。中美两国国内均出现了怀疑、反对全球化的呼声,国内利益集团政治成为干扰两国对外经济政策的重要因素。经济全球化与中美关系的未来既取决于两国内部利益集团或利益集团联盟的力量对比,更取决于两国合作维护全球经济体制开放与稳定的意愿与能力。
文章指出,中美经贸关系加深了两国相互依赖关系,成为积极引导中美关系发展的重要力量。尽管这种关系的发展不能排除两国爆发摩擦与冲突,但是,两国共同经贸利益的上升明显起到抑制冲突升级乃至发生质变的可能性。
王勇表示,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绝对所得”与“相对所得”并存的规律,将决定着未来的中美经济关系将既是一个长期融合、合作的过程,同时也将是一个长期摩擦、冲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重要的是,中美双方要以战略的眼光看到共同利益的不断增长,看到双方对于全球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的责任。但是,由于中美经贸关系还同时受到“相对所得”规律的支配,两国又不可避免地在利益多寡的分配问题上产生摩擦与冲突。对此,中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加强体制改革,进一步扫除市场经济建设中的种种障碍,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全国性市场的建设;其次,利用WTO的“灰色”领域,对于某些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幼稚”工业进行一定程度、一定期限的扶持;第三,提高WTO规则斗争的灵活性;第四,利用WTO规则与国家经贸政策审议的时机进行“反诉”、“反制”;第五,进一步学习与借鉴美国驾驭“国际规则”的经验与做法,提高中国运用“游戏规则”的能力;第六,通过扩大中美合作领域,拓展共同利益,缓解有关规则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