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登上“2004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内地富豪榜”的河南首富孙树华,因提供虚假资料,骗取银行贷款13.6亿元,涉嫌经济犯罪,已被公安部门立案侦查。
层出不穷的骗贷案一直困扰着我国金融系统。孙树华骗贷13.6亿元为什么能够成功?
首先,在贷款程序中,银行在资信调查和贷款审批环节把关不严,导致骗子轻易得逞。孙树华惯用的手段就是利用土地使用证套取,要么违规办理和变造,要么重复使用。匪夷所思的是,2004年,孙树华的华林集团将已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的3宗土地,重复抵押给浦发银行郑州分行,套取贷款资金8600万元;2005年3月,又将已抵押给中信银行郑州分行的2宗土地使用权,重复抵押给农行淮阳县支行。上述2宗土地使用权证均为虚假证件。银行在资信调查和贷款审批环节暴露出的漏洞之大令人震惊。
其次是内外勾结。截至目前,由于银行内部人员做“内应”造成的骗贷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北京中正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陈峥等三人,在两名银行职员的配合下,两年内从建设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骗走1.4亿余元。在这起涉案金额高达13.6亿元骗贷案中,同样有银行内部人员的身影。调查发现,孙树华骗取的贷款,“转入农行周口市分行原行长董学之的专职司机陈峰个人账户700万元”。
骗子骗贷屡屡得逞,是我国银行界管理不力、缺乏内部控制、审计不严格等导致的必然结果。在我国不少银行,一笔贷款虽然要经过层层把关,但一般只有基层的信贷人员负责对贷款人的资信和贷款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调查———甚至,有的贷款直接是领导指示信贷员去办理,在这种情况下,信贷员其实也不再对贷款人的资信和资料进行调查。
至于其他审核流程往往只是走走过场,且主要是行政审查而非技术性审查,风险控制几乎完全掌握在信贷人员手中,这是导致一些诈骗分子与银行信贷员勾结就能成功骗取贷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银行自身财务管理机制滞后和审计的不及时、不严格,无法及早发现问题,导致骗贷者不仅能够成功骗贷,而且能够连续数次骗取巨额贷款。
13.6亿元骗贷大案再次给银行敲响了警钟,倘若不及时改进,类似骗贷案可能还会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