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
  • C8:钱沿·热点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以平常心看待国有股权合法增减
    为何货币政策实效 难尽人意
    这个阴潮郁闷的周末
    肉价开启了通胀之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肉价开启了通胀之门?
    2007年06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夏业良

      北京大学

      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中心副主任

      近期猪肉价格出现了近10年来罕见的大涨之势,各方反响强烈。4月份,鸡蛋价格上涨30.9%,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71.3%、45.2%和29.3%。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 5月上中旬,全国36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元,涨幅43.1%。

      肉价如此显著上涨,显然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年初食用油和粮食价格上涨以后,饲料价格也随之上涨,加上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近年来被部分加工企业大量占用以生产燃料乙醇,引起饲料价格普遍上涨;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一季度农业生产价格来看,我国畜牧产品生产成本价格指数上涨了约11%。其次,南方部分省份再次发生猪高热病,生猪死亡率和淘汰率较高。

      其次,养殖成本增加。去年底开始,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持续攀升,到今年5月份已达到每公斤1.55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6%左右。据调查,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40至50元。

      此外,还有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影响的因素。去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去年5月跌入最低谷,为每公斤5.96元,养猪业处于亏损状态。下半年价格逐步回升,生产开始恢复,由于繁殖饲养周期约需一年时间,目前生猪价格仍处于运行周期的上升段,这次价格波动正是去年以来周期波动的反映。

      从需求情况看,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国际著名投行高盛前天发布研究报告说,中国近两个月来持续上涨的猪肉价格很有可能将CPI指数推高到4%以上,中央银行有必要通过加息来平抑通胀压力。报告认为,目前肉价占据CPI篮子权重的8%左右,加上其他食品的带动效应,未来几个月内,CPI突破4%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即便CPI突破4%至6%,也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的总体态势发生严重影响,因为这一预期的上涨幅度还没有超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何况人民币近期升值势头强劲,外汇储备充足,外贸顺差依然较大,我们有足够的防范能力来应对未来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

      有些人认为,物价上涨和投资过热有关,股市增长拉动了消费。我不赞同这样的看法。因为在中国,猪肉是基本生活消费品之一,需求价格弹性很小,收入大幅度增加并不会使猪肉的消费量显著增加,边际消费递减倾向和收入效应都会发生相应的作用。

      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来看,我认为通胀的压力并不算大,除非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明显上升,比较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给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阻碍。而且适度的通货膨胀不但不是危害,反而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发展。我们不能缺乏理性地要求自己的收入每年增长10%以上,而日常消费的各种食品、副食品、服务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价格最好是越来越便宜。

      与我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相匹配,应当容许消费品和投资品价格根据市场的自然波动稳定地逐年上升,比如每年在一定波动范围内,容许适度提高农产品和副食品以及部分原材料的价格,使得农业生产和生产资料的投资获得稳定的收益回报。

      虽然流动性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但高增长低通胀的势头目前不会逆转,短期内中国遭受恶性通货膨胀危害的概率很低。有人担忧目前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可能使得不同的收入阶层在抵御可能的通货膨胀风险时处于明显不同的境地,比如说,猪肉、粮食和副食品涨价对于高收入阶层影响甚微,而对低收入阶层则形成较大的压力。目前中央政府正在采取相关措施,对于可能遭受较大影响的阶层和群体予以政府专项补贴。因此我相信,暂时的消费品价格猛涨不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和危害。

      我个人希望,此轮猪肉价格的上涨,能借势改变一点中国城镇居民的肉食消费习惯。因为近十年来,城镇居民营养过剩(尤其是摄入脂肪严重超标)的情况较为严重。有40%的成人体重超标,两成以上患有脂肪肝;全国约有1800万学龄少年患有高血压,其中有60多万人患有糖尿病,563万人血脂异常。

      古人说得好:“烹龙炮凤何足贵,劝君杂食颐天年”。相对于西方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中国人的传统饮食结构因其低脂肪、低蛋白、低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特点,历来被视为比较合理,以粮食及其制品为主,奶蛋肉禽等食品为辅,同时补充瓜果蔬菜等膳食纤维,整体结构较为均衡与科学。所以欧美一些国家的营养学家早就试着参考中国的传统饮食结构来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哪知,近20年来,中国人自己却越来越偏离了传统饮食结构,造成大量营养过剩疾病。这实在是极为可惜和可悲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