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热点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专栏
    投资者权利保障 仍有重大制度缺损
    利益诱惑并非腐败本源
    人口红利消失的另一面
    利润杠杆撬不起荣誉感责任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利润杠杆撬不起荣誉感责任心
    2007年06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刘贤方

      美国理工大学(NYIT)商学院院长、终身教授,并兼任中美一些公司的顾问

      今天是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在中国,经济赏罚更是为许多管理者所推崇,成为处理棘手问题的有效方法,被运用于调动劳动积极性,改善企业效率,纠正不良社会行为,等等。的确,经济利益影响到人类一切行为,但经济手段果真万能吗?不见得尽是如此。Levitt和Dubner合著的《魔鬼经济学》(Freakonomics)提到的一件真实事例,道理虽简单,却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经济手段的有限性以及对人的意识形态的微妙影响。

      事情发生在以色列,与幼儿园管理有关。全世界的幼儿园大约都有同样的令人头痛不已的麻烦:如何应对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家长。尽管规定很明确,家长须在4点前将小孩接走,但总会有那么一些家长,藉着各种理由珊珊来迟。幼儿园老师因此只能临时加班,陪伴着焦急等候的孩子。

      某管理咨询公司提出了罚款的方法,以经济性惩罚来规范行为。是啊,幼儿园没有理由免费提供额外服务。建议虽似合理,但该幼儿园的主管机构还是采取了渐进式方案,即在全面推广前,先在十家幼儿园作试点评估。试验预计20个星期,前四个星期,专家们记录下了家长迟到的次数———平均每家幼儿园每周有八次家长迟到现象;然后,从第五个星期开始罚款———家长都收到了通知,假如迟到超过十分钟,每次罚款3美元。这一罚款将累积到家长们每月支付的380美元的托儿费中。可院方最终选择了完全放弃这一方法。

      因为罚款试行结果,完全出乎于意料。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变得更为严重了。家长迟到的次数迅速地上升,不久竟达到平均每家幼儿园每周20次,超过原来两倍。更为甚者,当罚款措施在第十七周被中止后,迟到率仍然居高不下。以经济手段加强管理的尝试完全失败了。

      它到底错在哪里呢?

      或许已有人意识到,惩罚太轻微,每次才3美元,家长即使每天都迟到,一个月罚款也只是托儿费总额的六分之一。假如每次罚100美元,那迟到现象多半就会终止了。但那又可能导致家长把孩子转到其它幼儿园,以示抗议。那样,幼儿园的损失也就更大了。

      问题的实质在于罚款制度本身,它以经济性惩罚取代了道德的惩罚(迟到后的内疚心态)。迟到家长仅需支付数美元,就能卸下心中的负罪感。更为甚者,罚款金额如此之低,等于告诉家长们,迟到并不算什么严重过失。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罚款被取消后,迟到率已无法回复到罚款试行前的水平———这下可好了,家长们可以迟到,又不用付罚款,还没有负罪感的压力。

      所幸,幼儿园从一开始就没有想当然,在全系统实行罚款制度,否则岂非火上浇油?这一例子告诉我们,人类因为智力不足,在考虑问题时很难面面俱到,提出解决方案时极可能忽视其消极方面,导致出乎意料的结果。政策和策略错误,带来的损失会是全面性的,且损失可能不仅限于经济,还会带来其它的后遗症。不要以为,只要“有错必纠”,就能“亡羊补牢”。

      类似的教训,中国已经历过太多了。上世纪60年代“十年浩劫”便是一场带来灾难性后果的政治动荡。它不仅使国民经济发展停顿、倒退,更可怕的是它强烈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导致了信仰、信心和信任危机。即使今天,其残存影响仍在影响并困扰着我们。中国走上改革开放之路以来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也为政策失误付出了沉重的社会代价,诸如“伪冒假劣”商品盛行、普遍存在的投机心理、腐败层出不穷、贫富差距悬殊等严峻社会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出现了军队从商热潮,即使后来紧急刹车,仍无法当即制止住军队中的某些失控现象。同样地,当人们提出教育产业化,文化产业化、医疗卫生产业化等观念时,一厢情愿地想以经济利益为驱动力,加快社会性事业的发展,全然没有预测到其所带来的消极结果。最可怕的是那些做法腐蚀了人们的灵魂,从此遗祸无穷!

      回过头来看幼儿园的家长迟到现象,到底什么是有效地解决方法呢?如果对家长行为的制约主要来自于良知,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道德的力量:迟到的家长会有内疚感,要去增大内疚感的压力。比如,让他们走进大厅,看到的是自己孩子在老师陪伴下孤零零地等候,是那么委屈、甚至在哭闹,这一心理惩罚已足以了。尚嫌不够?那就用墙报定期公布迟到家长的孩子名单;还要大力强调教师如何为了照顾家长迟到的孩子,克服自己的生活不便,等等。总而言之,要使失责家长的负罪感最大化,以促使他们改变行为。扩展至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改革,也是同理。社会事业不是为了赢利,以利润为杠杆推动发展决非最佳方式,最好不要以金钱来体现其实现价值,得以用社会地位、尊重和荣誉等方式来调动积极性。

      幼儿园的事例还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要作重大决策时,在采用新制度前,千万不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要有科学态度。所提出的新事物,不管看起来是多么地完美,也不要求成过急,要慎重对待。既要倾听专家的意见,考虑方方面面,更要先做局部试验,有个从点到面,先试行,再推广的过程,以检验它的有效性,积累经验,改善工作,减少损失,增加成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