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热点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用市场力量 “倒逼”企业节能降耗
    不可预期是投机主导股市的重要原因
    行业协会摆脱行政色彩才有生命力
    增强预期与后果研判才能让“硬政策”软着陆
    如何终结数千亿元的行政乱收费
    房市调控须拔除豪华“钉子户”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增强预期与后果研判才能让“硬政策”软着陆
    2007年06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针对股市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调控政策应进一步增强可预期性,努力实现“硬政策,软着陆”。也就是在一些重大调控政策出台之前,让市场对相关政策有充分的时间预判,充分认识和理解可能的政策意图,合理预期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增强对政策影响的承受能力,可以避免市场对调控政策的误读,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张 望

      

      当前,资本市场处于活跃发展时期,对经济金融的影响日益增强,已成为影响其他金融市场和经济金融运行的一个重要或主导因素。资产价格成为管理层密切关注的指标,也成为宏观调控政策重点参考的因素,一些调控政策直接或间接针对股市,目的在于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避免泡沫过度膨胀而引发风险。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的经济金融环境、成熟状况、投资文化、投资渠道、股市制度建设等方面,与国际其他主要股市相比存在一些不同,所以目前各界对市场活跃状况存在较多争论,多空存在分歧。

      鉴于以往我国股市长期处于政策主导的“政策市”,鉴于目前对于股市的泡沫状况,市场是否处于良性投融资循环状态,尚无较为一致的定论,也使市场处于政策敏感期,心理对政策影响的承受能力较为脆弱。为此,针对股市的各项直接和间接调控政策应进一步增强可预期性,努力实现“硬政策,软着陆”。也就是在一些重大调控政策出台之前,让市场对相关政策有充分的时间预判,充分认识和理解可能的政策意图,合理预期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增强对政策影响的承受能力,可以避免市场对调控政策的误读,避免市场大起大落。

      就目前而言,增强股市重大调控政策可预期性和可预判性具有三大作用。

      一是充分验证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的需要。由于管理部门和投资者在市场中的角色不同,对市场风险和运行态势的感觉,对市场关注和关心的重点,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控政策虽然来自前瞻性研究和基层的各种调研,经过一定的系统论证,但究竟对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政策效果怎样,都需要市场实践加以检验。虽然近年来我国各政府管理部门对于调控政策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都有所提高,但不可否认一些调控政策存在缺陷,房地产和股市这两大对我国投资者和消费者具有重要影响的市场,许多调控政策出台时并不成熟和慎重,尚需要进一步改进。从理论上讲,任何政策只能关注主要目标,不可能兼顾多项目标,需要各项配套政策,才能有效发挥作用。调控政策本身不可能完美无缺,总与实际存在差距。为避免政策与市场的脱离,一方面需要管理部门加强论证,审慎研究,努力提高科学性;另一方面,在出台之前,给一定时间让市场充分论证,让投资者充分提出自身的看法,管理层可以借此重新评估研究的政策并在出台前及时修正,努力使政策更接近预期目标和效果。

      以此次提高印花税为例,对股票交易征收印花税,是世界各国证券市场上的通行做法。近年来世界上一些国家,如日本、新加坡,已经取消印花税以更好地吸引国际投资者,美国也长年采用1.25%。的低税率,但也有些发达国家市场选择了保持高税率,以求兼顾公平与效率,例如,英国的印花税至今仍在5%。。我国证券市场究竟采用什么水平的印花税更趋合理,以什么方式使市场有效理解,目前尚在争论之中。而从我国尚不成熟的股市发展阶段看,针对股市的重大调控政策,不仅需要管理层在参照国际惯例时,结合我国实际,认真深入研究,而且还要慎重考虑政策出台时机和方式。调控政策一般具有“双刃”效应,实现政策“软着陆”是避免政策风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式,适应我国国情。

      二是为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创造有利条件,提前释放政策性风险。目前不少专家认为,提高印花税是正常的,只是时机上有些意外。理论上分析,该政策本身对市场的实质性影响很小,印花税提高增加的交易成本,与目前散户对资产升值的预期不成正比。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市场心态的变化。事实上,目前市场关注的不是印花税的变化,而是政府还会出台什么进一步的调控措施。市场之所以激烈反应,其原因有三:首先,此举打破了人们的预期,此前投资者普遍认为股市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管理层会更多让市场决定价格,而不会动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其次,提高印花税目标直指股市泡沫;第三,由于部分调控政策难以使投资者进行有效预判,也给市场留下许多猜测,影响投资决策甚至对市场的信心。

      保持市场稳定健康最重要的是信息透明和信心,它们是投资者安全投资和持续投资的保证。从实现政策目标的途径和操作技巧看,如果政策出台前给投资者一个有效的预判或可预期性,使投资者按照合理预期及时调整自身的投资策略,不仅有利于投资者有效规避政策风险,也可使重大调控政策达到“无为而治”和“不战而胜”的效果,对于增强政策的有效性也是极为有利的。

      三是增强市场对政策的承受能力,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从市场各个层面的反应来看,上调印花税这一政策传递的信号已被接收,但对市场的真正效果怎样尚待观察。不过,市场大跌从一个层面说明政策“着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现有的承受能力,至于是否会使市场信心受到影响并出现重大转折也需要观察。原先政策目的之一是为当前的股市适度降温,所以此次市场调控政策的“着陆”方式需要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

      下阶段,我国股市创新和调控政策仍将继续,如未来利率、存款准备金可能根据经济金融实际情况再度调整,股指期货也会推出等,如何使政策达到预期目标,保持资本市场稳健发展,考验决策者的智慧,是继续采取出其不意的“硬着陆”方式,还是让市场提前有一个消化吸收期,的确需要决策者增强一些哲学思维方法。为真正达到市场持续稳健发展,避免大起大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组合与合理搭配。如果一个政策与预期相背,应有其他政策及时跟进弥补。

      当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增强打击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行为的有效性。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改善,为投资者创造良好回报,有利于投资良性循环。有关分析预测,2007年工业企业利润将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而上市公司未来利润增长的空间可能更大。同时,上证所今年将大力发展蓝筹股市场,推动上市公司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随着内地优质蓝筹大盘股的不断上市,市场结构不断优化,这些优质大型上市公司具有市场稳定作用和稳健成长性,将不断为资本市场创造和提供新的投资机会,有助稀释现有泡沫。在这种有利的大环境下,目前管理部门应继续加强对投资者的引导,切实维护市场来之不易的信心, 避免市场出现大起大落。

      (作者系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