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当前的生活中,正在经受着资产价格上涨的强烈冲击,从股市到房地产,我们每天都在切身体验着。在大众舆论的解释中,提得最多的就是所谓的“流动性过剩”推动着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简单地说,就是原先货币与实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被新的变量打破了,货币多了,实物的价格自然就涨了,这很自然。但是,“流动性”问题是解释资产价格上涨的全部吗?本文想在国家竞争力角度来解释一国的资产价格,因为我认为“流动性过剩”很大程度上只是国家竞争力提升的“中间”结果,中国国家竞争力的大幅提升才是驱动资产价格上涨的真正原因。在这里,我们简单地把国家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层面的全球竞争力。
简单回顾一下日本的情况就很清楚了,日本当年国内资产价格大幅上升时期正是其丰田汽车、一批家电企业的产品横扫欧美市场的时候。回到中国的现实,我们看到在中国的出口结构中,重型机电产品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胜过原先的轻工产品(服装、玩具)和初级原材料。在工程机械行业中,我们看到中国的产品正在以70%左右的价格在抢占国外竞争对手的市场;在电讯设备领域我们看到华为与中兴通讯的崛起;在工程施工领域,我们同样看到中材国际等公司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正在迅速扩张,类似的故事我们几乎可以在绝大多数可贸易品行业中观察到。
那又是什么因素在驱动着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呢?从生产要素层面看,人工成本依然是中国企业最大的优势;资金问题已经不是大问题了,中国的金融市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优势企业融资渠道基本上没有问题;从技术要素上看,我们看到很多国内企业与国外顶尖竞争对手比较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我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一点,但是国内庞大的市场容量和近水楼台式的分销渠道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技术上的劣势,况且企业的竞争力是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要素之间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既然中国这一轮资产价格的上涨是由我们企业层面的国家竞争力驱动的,那到什么时候这种上涨趋势会停顿和结束呢?答案很简单,当中国的企业不再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时候。那什么因素会在什么时候使得中国的企业不再具备全球竞争力?我想,人民币汇率只是“现象”层面的解释因素(正像我们前面描述的用“流动性过剩”来解释资产价格上涨一样,在逻辑上差不多是同义重复),最根本的因素是与人口结构相关的储蓄率的变化。人口结构的变化,会使得中国企业的人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年轻一代的崛起将彻底改变当前的高储蓄率引致的高投资率,投资率下降自然会降低贸易顺差。
把上述过程动态化,我们就可以在国家财富层面理解大国崛起的过程。正是一批中国企业强劲的全球竞争力驱动着中国资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就意味着国家财富的积累。但当我们的财富增多的时候,实际上就意味着我们的时间价值(单位生命时间对应的货币量)在提升,意味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将消失,意味着土地成本和商务成本的提升,这时原先的竞争优势将逐渐消失,资产价格的上涨也就失去了强劲的驱动力。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并没有回到原先的贫穷状态,因为我们手上的存量资产已经大幅增值,虽然我们要直面收入流量增长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