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财经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国内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上证研究院
  • 10:上证研究院
  • 11:上证研究院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专版
  • A8:专版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基金周刊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2007 年 6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观点·评论
    第一视角:趋势改变了没有
    经济可持续发展 需要壮大中间层
    “互不竞争”合作容易损害公众利益
    股市大调整:会伤害谁又伤在哪里
    信息闭塞导致农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券商上市:借壳还是IPO?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券商上市:借壳还是IPO?
    2007年06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俊生

      

      海通证券借壳都市股份获得上市资格,终于得到中国证监会的批准。这家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券商,即将成为证券行业的上市公司,从而有效地改观目前A股市场上券商类上市公司偏少的局面。可以预期的是,这一消息的公布,将使A股二级市场上的“券商概念股”进一步热炒,一些有券商资产注入可能的上市公司股票的“身价”将得到提升。

      证券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主力军”,对上市一直抱有很高的热情,但由于前几年证券市场一直比较低迷,证券公司的业务创新能力又比较差,无法有效规避市场风险,因此无法满足IPO必须保持连续三年盈利纪录的“硬指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急切希望上市的券商改道通过借壳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也是一种明智之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这股借壳上市的潮流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有关方面注意。

      其一,券商借壳上市的模式,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非市场因素。券商所用的“壳资源”,通常都是一些已上市的绩差公司甚至多年亏损公司,其中有不少面临着摘牌退市的可能性。地方政府为了保住这些牌子,习惯于动用各种行政资源,其中有些手段其实是不合市场原则的,这在经年不衰的我国资本市场上可以找到很多实例。本来,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定,券商上市有很高的“门槛”,但在一些非市场因素的作用下,这些“门槛”事实上已被突破。这种情况如果大量出现,很容易导致证券公司的资产质量下降,从而给这一让投资者产生很高期望值的板块带来投资风险。

      其二,券商借壳上市所产生的成本很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前所述,证券商所选定的壳,通常都是质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按照市场交易的对等、公平原则,券商为了通过借壳实现上市目的,必须对借壳公司的不良资产、债务等承担下来,而这很容易会成为券商一笔沉重的负担。以往一些通过并购手段进入上市行列的机构之所以并未能改变原有借壳企业的面貌,以至于不得不借助“二次重组”甚至“三次重组”来求生,其根源就在于此。当然,一些通过政府的介入,动用非市场手段进行并购的券商可以不考虑这样的因素,券商可以用很低廉的价格取得“壳资源”,但其实这种不良资产只是被转移到了券商之外,需要全社会来承担其成本,

      其三,券商借壳上市一般都要经历漫长的谈判过程,信息保密很难尽善尽美,其间极容易在二级市场上产生内幕交易。就在海通获批之前不久,证监会高调公布了广发证券借壳过程中有关人员涉嫌内幕交易的案例,虽然广发证券借壳上市是否能获批还未有最后定论,但事实上广发的申请已因此而被暂时搁置。广发证券高管曾经通过媒体表示,公司在整个借壳过程中没有违规,只是一些个人出现了问题。这种说法是否能成立,我们暂且可以放在一边,但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在广发长达一年的洽谈过程中,其主要接触对象吉林敖东和延边公路两家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异动,而广发证券有关人员也不讳言,除了这两家上市公司,他们还接触了四五十个壳公司,每接触一个,这个公司的股价就会有波动。很显然,如何做好信息保密公司工作,对希望通过借壳实现上市的券商,是一个难题。当然,解决这个问题的简单办法是将壳公司停牌,但是由于洽谈的时间很长,洽谈结果存在不确定性,这种长期停牌对不明真相的散户股民其实也是不公平的。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境外券商进入我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国家不可能对本土券商长期实行保护政策。我们看到,我国的银行业改革通过商业银行上市,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壮大了实力,取得了与境外商业银行竞争的基础性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证券公司实力还很薄弱,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还无法与国际证券界巨头展开有效竞争。因此,券商上市,是壮大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条不可绕过的道路。但是,券商借壳上市只能视为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特殊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景观,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能作为解决券商上市问题的最重要的通道。券商上市,更应该走的还是IPO的道路。IPO可以有效排除券商上市中的非市场因素,减轻上市成本,杜绝内幕交易,让真正的优良券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