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2020年期间,在GDP年均增长7%-9%的假设下,中国保险业总体年均增长率较为可能的浮动区间为9.5%-17.6%,其中更为可能的浮动区间为11.8%-14.9%”。
由北京大学教授孙祁祥、郑伟等著的《经济社会发展视角下的中国保险业:评价、问题与前景》一书所指出的。中国保险业已经走过27年的发展历程,目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孙祁祥、郑伟等选择“经济社会发展视角”,对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进行一个全面的审视和反思。
用更直观的方式表述,与同期GDP相比,在2006~2020年期间,中国保险业保持一个比同期GDP高2~4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比较容易,保持高4~6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也很有可能,但保持高6~9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则比较困难,保持高9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速度更为困难。
他们的基本判断是,中国保险业总量虽然保持了较快增长,但在宏观经济、社会经济保障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中发挥的作用仍然有限;同时,保险业结构调整很不充分,保险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因此,为了促进中国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保险资源的配置效率,即重点是保险结构的调整和保险的“新组合”。
他们认为,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为保险业加强产品创新、提高市场服务能力创造了条件,但同时也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风险;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则会给保险业创造出一些新的风险;未来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将给保险业、尤其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产生不小的冲击;以信息化为主导的科技的发展则充分表现出“双刃剑”的效果。
从制约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来看,一部分原因是行业在市场化发展和不断变革自身制度的过程中,其原有制度与行业发展需要的不匹配、不协调甚至滞后的矛盾。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国保险市场尚未完全具备一个成熟保险市场所需要的市场规则、法治秩序、责任承担和监管制度等条件。
他们提醒,上述原因之间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甚至互为因果,形成并集中表现为中国保险业问题的六大主要矛盾和冲突。这六大主要矛盾和冲突是:公司治理利益制衡要求与国有产权主导现实的冲突、政治义务与商业原则的冲突、行业扩张冲动与资源稀缺性的冲突、产品创新的成本私人性与收益公共性的冲突、促进竞争与行业保护的冲突、行业主管者与行业监管者双重角色目标的冲突。
他们建议,新模式的内涵是“以完善的公司治理为基础、以强劲的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严格的生态保护为约束的长期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中国保险业的发展路径是实现保险业供求关系平衡、构建保险市场合作共生与竞争关系、构建保险业与其他产业良性互动关系、发挥政策环境对保险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