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收藏的张伯驹
2007年06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若说民国最有分量的收藏家,非“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莫属。张伯驹(1898-1982)河南项城人。原名张家骐,字丛碧,别号好好先生,喜好古词、戏曲及书画收藏。他的收藏经历始自多事之秋的1927年,第一件藏品是得自琉璃厂的乾隆皇帝御笔“丛碧山房”四字,就连他的字以及他的书房都由此得名。张伯驹的藏家地位和影响力可以说在当时无人可比,而当他把自己30年中收藏的艺术珍品多数捐给国家,堪称一代爱国收藏家。
在张伯驹的收藏过程中,盐业银行董事的身份对其帮助颇大,无疑是他对外收藏书画的一个财力招牌和收藏渠道。在张伯驹著作《春游纪梦》中就提到稀世珍品米友仁的《姚山秋霁图》和黄庭坚的《摹怀素书》,曾经都是旧主刘可超在天津盐业银行的贷款抵押。不过,张伯驹最让世人折服的不是他的“财大气粗”,而是他“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民族主义收藏观,以及“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尤事收蓄”的魄力。像收藏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据说当时玉池山房老板马霁川索价800两黄金,虽经人说合也要220两,让他也很为难。但故宫博物院无力收购,张伯驹又不希望这件国宝级书画流到国外,迫不得已将久居的李莲英旧墅卖给北平辅仁大学。孰料马霁川故意刁难,借口金子成色不好,要追加20两,还是夫人潘素卖掉陪嫁首饰才凑足了对方的要价。
张伯驹先后共收藏了数百件文物珍品,包括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唐李白《上阳台帖》、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等珍贵书画,1956年捐献给国家,藏品都著录在他于1932年至1960年间所写的《丛碧书画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