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设银行15日公布,董事会已决定回归A股市场,将申请在上交所发行不超过90亿股A股。至此,已上市的三大国有商业银行有望“会师”A股市场。
□本报记者 谢晓冬 袁媛
在中行、工行、交行相继实现“A+H”上市之后,建行也终于在其赴港上市将满两年之际,准备启程返航。尽管其昨日公告称,发行A股尚需股东大会同意和报批监管部门,但业内普遍预计,建行年内回归A股几无悬念。
公司治理发生巨变
在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的带领下,建行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短时间内即摆脱了人事更迭、贪污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加强董事会建设,增加透明度和监督机制,完善风险管理、会计体制,提升管理效率。
在此背景下,建行在2006年通过推行一系列的业务创新、流程再造和激励机制变革,成功实现了盈利能力的提升。该年,建行重新夺回在个人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领域的霸主地位,业务份额重回国内第一。与此同时,在信用卡、债券承销、资产托管等新业务方面,建行也居于领先地位。
在《亚洲周刊》最新的一期“亚洲银行300排名榜”中,建行在“纯利润”和“利息收入净值”这两项指标中均位列第一,从而成为亚洲最赚钱的银行。而作为资本市场认可的结果,建行按股票市值计算,已跻身世界前十大银行之列。此前,建行按一级资本排名,则位列全球第25位。
剑指金融控股
建行在上市之初,已初步搭建了综合经营的平台。在主体的商业银行业务之外,建行开始进军投资银行业务,在总行成立了投资银行总部,旗下还设有建行证券(香港)、建银国际控股等公司。而在资产管理方面,建行则拥有建银国际资产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等公司,另外建行还握有中德住房储蓄银行75%的股份。
随着建行的上市并实现各方面的提升后,走国际化道路,打造更为强大的金融综合经营平台已被该行设定为战略目标。作为其中的一个战略步骤,建行于去年底花费97亿港元成功收购了美洲银行(亚洲),并同时通过该公司持有昆士兰香港上海保险公司(香港)的25.5%股权,从而进入保险业务。
谈及此次回归,建行有关人士向记者称,回归A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是补充资本金,为建行下一步的业务拓展做准备。建行2006年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建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充足率分别为12.11%和9.92%,比中行和工行都要低。对此建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去年风险资产的扩大和对美洲银行的收购。
天相投资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分析,随着建行着手建立保险公司、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对于资本的需求会有进一步增加。因此,“回归A股,补充资本金,做大综合经营平台应是其题中之义”石磊说。
他进而分析,由于建行此次发行A股有望达到90亿股,融资额超过400亿,建行可因此获得强大的资本支持。与此同时,回归A股能进一步提升建行品牌形象,并让国民分享建行高速成长的成果。因此,“获得管理层的支持通过应无悬念。”
■新闻链接
三大国有商业银行
上市路径
2005年10月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以不同的路径相继上市。
中国建设银行:2005年10月27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共发行264.86亿股H股,2007年6月15日宣布回归A股市场。
中国银行:2006年6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754.27亿港元。同年7月5日,回归A股市场,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中国工商银行:2006年10月27日于A股与H股同步上市,在全球发售353.9亿股H股,130亿股A股,A股与H股共募集资金约191亿美元,创下了首次公开发行集资额居全球之最的纪录。
(据新华社电)
建行四大亮点
□本报记者 袁媛 谢晓冬
尽管建行回归尚有时日,但从其2006年的经营业绩来看,其存在的诸多亮点,使其回归A股之路颇值得期待。
亮点一 盈利能力提升
2006年年报显示,建行2006年度实现经营收入1515.93亿元,按年上升17.78%;成本对收入比率为43.97%,按年下降了116个基点;不良贷款率从上一年度的3.84%改进至3.29%;建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提升,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分别较上年末减少人民币0.70亿元和下降0.5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至110%,远优于监管下限要求。
建行在四大行中盈利能力最强。建行H股也得到大行一致看好。美林、花旗、摩根大通等国际大行均给予建行“买入”评级,目标价则介于4.6港元至6港元。
美林在研究报告中预计,由于预期建行净息差温和上升,可抵销部分外汇成本及拨备开支上升,因此将建行今明年盈利预测跳高至5%至8%,并重申“买入”评级。
亮点二 利差和收费收入
齐头并进
建行2006年年报另一大亮点是利差收入和收费收入“齐头并进”。2006年度建行净利息收入1403.7亿元,按年增长20.4%,为国内同业最高水平。而由于国内股市火爆带动该行在证券、外汇交易及保险代理等手续费收入增长,其净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则突破性增长60.5%,达135.7亿元,占到总营业收入的8.95%。
亮点三 特色业务突出
建行的基本建设贷款继续领先国内同业,委托性住房金融业务稳居国内领先地位,并且是国内唯一提供工程造价咨询服务的银行,是国内一流的批发银行。
在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市场的份额分别为59.58%和51.3%,建行2006年在投资银行、中小企业金融、金融市场、资产托管等方面,也在各大银行中领先。在2006年,建行的个人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份额均跃居国内首位。信用卡发卡量突破1000万张,新增发卡量列四大银行之首。
亮点四 激励机制较科学
上市之后的建行,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改革,推进公司治理。如压缩管理层级,启动零售和信用卡事业部制改革。在风险管理与内控方面,建立了垂直报告与平行作业的风险管理架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启动了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绩效考评机制。有消息称,建行正酝酿员工持股计划。
■记者观察
建行返航将助推蓝筹回归潮
□本报记者 谢晓冬 袁媛
“从资本充足率来看,建行似乎没有急于回归A股的必要。其业务发展所需资本也可通过发债解决,不过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增加股市供给、稳定股指等角度看,无疑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天相投资首席金融分析师石磊对记者表示。
根据建行公告,一旦经股东大会通过和监管部门批准,建行最多可发行A股为90亿股,这些股份将占到建行全部股份的3.85%,以6月15日建行收盘价4.95港元计算,其在A股募集资本总额超过445.5亿港元。这个规模将超过中行并接近工行的水平。
此前,中行发行了64.9亿A股,募集资金200亿,A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2.56%;工行发行了149.5亿A股,募集资金455.79亿人民币,A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15%。
很显然,上述规模将保证建行届时将与中行、工行等金融股一样,进入权重股。截至今年3月14日,12只金融股的A股总市值合计达3.85万亿元,占沪深两市A股总市值的比例为32.92%。
石磊表示,金融股最近已经成为稳定大盘股指的“定海神针”,在目前A股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增加金融股不仅可以起到增加优质股票品种的作用,而且还能避免大盘的过度波动。
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吴念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目前我国上市金融股的比例仍待提高。据2005年底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在该交易所上市的金融股1233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44%,其中银行股230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7.25%。香港主板市场中金融股79只,占上市公司总数的8.8%,占总市值比重为35%。而目前我国1400多家上市公司中金融股只有十几只,仅占上市公司的1%强。
业内人士也称,建行的此次回归或将助推大盘蓝筹回归潮。此前,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交通银行已经先后回归,并在市场上有不俗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