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证券·金融
  • 4:时事·国内
  • 5:时事·海外
  • 6:观点·评论
  • 7: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专 版
  • A7:专 版
  • A8:广告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书评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6 月 1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书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书评
    《陌生人群》
    《华尔街50年》
    制度缺陷处 “高人”长袖善舞
    热情之火与理性之光成就伟业
    《酒人酒事》
    18年,从8000元“裂变”成20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热情之火与理性之光成就伟业
    2007年06月1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证券分析》

      本杰明·格雷厄姆 戴维·多德 著

      邱 巍 等 译

      海南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读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证券分析》

      ⊙中道巴菲特俱乐部 陈 理

      

      5月底6月初,沪深股市出现剧烈震荡后,许多人都在痛苦思索,深刻反省,以使投资行为更理性、更明智些。

      我以为,要走理性投资的路,那本投资大师巴菲特宣称未看完12遍,绝不买任何股票的书—————《证券分析》,虽然读起来有点累,篇幅浩大,理该成为每一位投资者的指南。

      1934年初版的《证券分析》,是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开山之作,它奠定了证券分析行业的基石,历经70多年,先后出了5个版本,至今却依然被奉为投资者的《圣经》。

      说起来,这本书可以说是“因痛苦而长寿”的产物。1929年的大萧条,正当红的“私募基金经理”和教授格雷厄姆也未能幸免,几乎破产。在巨大的痛苦和压力下,他一边苦苦反思,一边努力试图使投资者振作起来,在不景气的环境中寻找机会获利。他在戴维·多德的协助下,整理讲课教案,形成了这本巨著。难怪巴菲特称格雷厄姆是那种“能够经由地狱抵达天堂的圣者”。也有人比喻说:“他为选股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而在此之前,选股与赌博这门伪科学毫无差别。投资业没有他,就如同共产主义没有了马克思—————原则性将不复存在。”

      巴菲特认为,《证券分析》之所以长盛不衰,“原因在于它包含着深刻的道理,而且不要求太多的商业知识”,更大的价值是它的诚实性,格雷厄姆从不夸耀自己的业绩,没有丝毫自吹自擂的口气。

      

      无论多么精妙,

      投机都会埋下不幸根源

      细读《证券分析》就会发现,原来令全球投资者推崇备至的巴菲特很多精彩思想、观点,都源自《证券分析》。比如:

      1、我们必须承认投机者的心理因素对其成功构成强烈威胁。从本质上看,只有少数投机者能保持常胜不败,而且没有人有理由相信在其他多数同道都将失败的情况下,他自己却总能成赢家。投机,无论多么精妙多么全面,对个人来说都是埋下不幸的根源。

      2、证券分析目的并非要确定某一证券的内在价值到底是多少,而是只需要弄清其内在价值是否足够———例如,足以为其债券提供保障,或足以证明应该购买这种股票———或者是否比市场价格高或低。出于这种目的,一个大概的,近似的内在价值数字就足够了。

      3、分析家在投机领域中的位置至多是不确定的,没有太多的职业地位可谈。分析家似乎是在投机的钢琴上和幸运之神一起弹奏一曲二重奏,而所有的调子都是由善变之神确定的。

      4、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

      5、典型的普通股投资者是企业家,他们以和估价自身企业同样的方法来估价任何其他公司制企业似乎是理所当然的做法。这意味着,他对股权所对应的资产价值的关注程度,至少不应逊于公司收益记录的关注程度。

      6、一个难以令人置信的事实是,华尔街从来不问:“出售这家企业时能卖多少钱?”而这正应该是打算购买股票前应该问的第一个问题。

      7、证券分析首要的重点放在防范不幸事件。这种防范就是坚持“安全边际”或者保证证券价值远超于所付价格。其潜在的思想是,即使该证券并不像它表面看来那么有吸引力,投资的结果仍将是令人满意的。在市场分析中没有“安全边际”,你要么对,要么错。如果错了,就要赔钱了。

      

      对中国投资人的三点启示

      “钱烧口袋漏,一有就不留”,一个古老的顽症最近正在中国投资者身上重现。在大牛市赚钱效应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把投资变成击鼓传花似的搏傻游戏中,似乎投资原理已经过时。套用巴菲特一句话:“牛市能使投资原理暗淡无光,但却不能废除它们。”《证券分析》所揭示的投资原理,对中国的投资者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启示一:投资的首要问题—————正确区分投资与投机。

      投资与投机的区别曾经几乎是众所周知的,但是随着“投资”的概念被滥用和泛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两者的区别正在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忘。

      投资和投机不是道德上的区别,而是两种是完全不同的态度、方法,格雷厄姆在书中做了科学、明确的区分。更进一步说,投资和投机也是两条道路的区别:抱有真实投资的态度,把投资当生意来做,就如同选择了一条康庄大道,你的前途无疑是光明的:快乐、长寿而且富有;抱着投机博弈的态度,把股票当成一张纸来炒,就好比选择了一条崎岖小路,你的未来可能是暗淡的:变成股市“三赔”(赔钱、赔时间、赔精力)。

      股市里总会有一部分人投机,危害最大的还不是投机本身,而是盲目投机且不自觉,一遇风险,后果是灾难性的。

      启示二:投资的最高原则—————绝不亏本。

      “第一条原则:永远不要损失;第二条原则: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这是格雷厄姆非常著名的投资哲学,并为巴菲特等投资大师所传承。其核心是安全边际思想,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

      《孙子兵法》首篇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军形篇中说:“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古之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其中包含的智慧与格雷厄姆的投资最高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说,安全第一,把规避风险放在首位,不打无把握之仗,永远不要损失,是股票投资真正的大智慧。遗憾的是,这样的智慧只有少数极具天赋的人才能领略。

      启示三: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

      格雷厄姆被称作“价值投资之父”,但他在本书中从未使用过“价值投资”一词。我个人认为他更倾向于把他的投资方法称为“安全边际法”。不过,既然投资、投机难以区分,投资这个概念已泛滥成灾,“价值投资”这个术语却正好将错就错派上用场,作为“投资”的代名词。

      在他自己的投资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更为巴菲特等投资大师的伟大实践所证实的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法,具有巨大的优势,在中国股市的实践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因此,中国投资者充分认识价值投资的有效性、持久性和普遍适用性,自觉地做一名坚定的价值投资者,已经有了相应的市场环境。

      

      价值投资

      需要理智与浪漫的结合

      《证券分析》如此理性、严谨、智慧,令人很难想象格雷厄姆竟然是一位浪漫主义者,还是一位终生的女性崇拜者。他心目中的偶像是尤利西斯、奥留斯、牛顿、富兰克林。他从这些英雄人物汲取了成长的动力和人格要素,构成了他浪漫和理智相结合的性格特征。有人认为,“浪漫”的是他的人生境界和追求,“理智”的是他具体工作的务实和严谨。在内心深处,格雷厄姆始终是一个浪漫主义者,怀有热情似火的英雄主义情结,这使他在人生之书写下辉煌灿烂的篇章,而科学的理性的智慧,则成为了他在这个物欲和机械的时代成功的保证。或许,坚定的价值投资者,恰恰需要理智和浪漫结合的人格特质,需要理性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完美统一。

      在1974年80岁生日时,格雷厄姆在加州拉约拉的家中朗诵了丁尼生《尤利西斯》的结束段,豪情不减当年。笔者把它作为本文的结束语,与诸位投资者共勉:

      来吧,我的朋友

      还来得及,

      让我们去寻找更新的世界。

      开船吧!

      坐成排,划破滔天海浪

      我决心追逐落日

      超越西方星斗的浴场

      致死方休。

      也许深渊会把我们吞没

      也许我们将到达琼岛乐土

      去看看老朋友阿喀琉斯。

      得到许多,未知的也多啊;

      虽然力量已不如当初

      已远非昔日改天换地的雄姿,

      但我们仍然活着。

      英雄的心,尽管受到时间和命运的消磨

      我们的意志坚强如故

      奋斗、追求、寻找,永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