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日前独家披露的“国内民营油企酝酿打包卖外资”一事有了下文。记者昨日从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下称“中商石油”)会长赵友山处获悉,一家来自美国的石油公司已经和国内15家民营油企签订了意向性协议,拟斥资1000万美元“打包”收购后者的石油资产。
无奈选择出售
“这是无奈的选择。再不卖,民营油企这些仅有的资产都会变成废铜烂铁。”赵友山告诉记者,只要还有生存的希望,民营油企并非不愿意在国内继续做下去。但现在看来,这种希望已经越来越渺茫,他们是被逼得走投无路才会出此下策。
据他透露,目前有意向收购国内民营油企的外资石油公司不在少数,除了欧美的一些石油巨头外,更有来自新加坡、韩国、泰国的石油公司蜂拥而入,希望乘国内石油大局未定、而民营油企退意萌生之际“捞一把”。
记者了解到,中商石油在今年5月写给国家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中曾这样形容:“(民营油企)‘捆绑’外卖已成燎原之势”。
此外,中商石油还于上月将一份名为《关于全国民营石油流通企业因无成品油而生存困难、面临倒闭的紧急情况反映》上书国务院。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非中国民营油企首次“上书”。早在去年6月13日,中国三家地方石油商会与7家民营油企就曾联名上书商务部,恳请对目前油气流通领域准入政策进行调整。此后,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曾形成一份材料送交发改委,对民营油企所面临的困境和问题作了详细阐述。
对此,政府也并非坐视不管。据赵友山透露,在他们不断写信上访反映情况后,有领导还专门批示要求予以解决。本月初,发改委曾召集两大集团、商务部外贸司、商改司、中商石油等汇聚北京召开协调会。在会上双方仍然分歧很大:民营油企只希望能拿到一点油源存活下去,而两大集团则极为抵触。
“他们有人在这次协调会上宣称,把油源让给民营企业是国有资产流失。”赵友山颇为愤懑地说。
“用不了多久,你在这个市场上将再也看不到民企了。尽管我们一直呼吁反对民企这么做,但现实是,不这么做更没有出路。这对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说未必是一件好事———据我了解,目前有意向收购国内民营石油资产的外资企业都希望全资控股,未来市场上将只剩下它们和国有石油企业两大阵营。”他对此不无悲观。
据他吐露,原本他自己的企业还能搞到一点油源,但自从他当上中商石油会长后,因为不断为民企呼吁,结果自己的油源也被掐断了。“再这样下去,我也只能选择‘打包’卖外资了。”
不会影响石油安全
但发改委一位官员认为,不必对这一趋势过分恐慌。“正如金融行业对外资放开一样,民营油企愿意‘打包’卖外资只是一种市场行为,不会对国家石油安全造成太大影响。”这位官员说。
作为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怪象”,民营油企的生存困境问题由来已久,且伴随油价倒挂、批发收紧等情况的出现而愈演愈烈。
上月,曾有一位全国工商联石油商会的前任高层向记者独家透露,上海、浙江、福建、山东、陕西等地有很多民营油企都在私下运作“打包”出售给外资油企,“打包”的目的是为了在和外资谈判时更有优势。当时他曾表示,最快再过个把月,谈判就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