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德军 张新法 王昉
目前,世界经济已步入温和通胀和加息周期,过去10年来全球经济在低通胀基础上稳步增长的格局正在发生变化。事实上,自去年以来,随着全球多种商品价格的上涨,全球经济所面临的通胀风险在明显增大。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低通胀利好可能已经见顶,这并非危言耸听。目前,全球通胀水平大约3%,是10年来的最高水平,而且继续呈现出加速的趋势。为此,世界各国央行都对这一轮通胀上扬予以高度关注,并且开始提高利率以抑制通胀。鉴于经济回升和核心CPI仍在2.5%上下,美联储极有可能暂缓甚至取消此前预期的减息举措,重新对通胀予以高度关注。
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全球经济面临新一轮通胀的影响。自2006年年末以来,国内消费物价开始出现上涨之势,以后逐步走高,到今年5月份,CPI已有3个月站在3%之上。这一轮物价上涨从表象上看,主要是由食品价格尤其是粮价的上涨所带动,似乎不具可持续性,但实则不然,始于食品价格上涨的新一轮温和型通胀已然形成。以下六方面原因似乎可以为这一判断提供佐证:
第一,粮食等食品价格涨势仍将持续。以粮食为代表的食品类价格上涨,是此轮物价上涨的直接推动因素。未来几个月,粮食等食品类价格涨势仍将持续。从国际因素看,2007年全球粮食仍将减产,而需求上升、全球粮食价格上涨的趋势不会改变,而国际粮价上涨对国内粮食价格的影响力度将有所加大。从国内情况看,2007年夏粮播种面积与2006年相比不仅没有增加,还略有减少。考虑到2006年粮食单产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的实际情况,2007年夏粮作物单产水平提高和增产的难度都比较大。退一步讲,即使其他因素导致今年夏粮“意外”丰收,但仍不能改变我国粮食供需的紧平衡状态,粮食安全隐忧仍然存在。另外,虽然我国近两年粮食增产,但是工业用粮也大幅增加,工业用粮需求的增加将对粮食价格起到拉动作用。还需指出是,由于化肥等农资价格的放开,粮食生产者价格指数在不断上升,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也因此只会上升不会下降,从而对粮食价格的拉动作用会持续下去。从短期走势分析,进入四季度后,随着秋粮上市,粮食价格上涨的势头可能出现放缓,但即便如此,低粮价时代也很难重现。
第二,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上升会对CPI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房地产销售价格持续上涨,且逐渐向房地产租赁价格传递。由于房地产销售价格不直接计入消费价格,但租赁价格计入消费价格,租赁价格的上涨将会对消费价格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和政策性调价因素助推CPI进一步上行。为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和环保工作,政府将综合运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深化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收费改革,完善资源税制度,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在客观上将进一步促进国内水、石油、天然气、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上升,进而直接或间接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与此同时,地方公共服务价格也将进一步得到梳理,前期被抑制的涨价因素将陆续得以释放。
第四,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将会从成本和需求两方面推动物价上升。劳动力价格提升在提高产品成本的同时,还将增加消费品需求,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二者共同作用形成通胀压力。今年,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将继续加大,其中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增加城市低保人员的收入、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这将有效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增强其购买能力,将对物价的上升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五,货币因素推动通胀率走高。近几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影响我国物价和经济平稳运行的一大不利因素。自2005年四季度开始,广义货币供应量M2一直处于增速较快的状况。从2006年年中开始,对经济运行影响更为直接的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也逐渐加快,目前两者都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由于货币供应明显宽松,使得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品市场都比较活跃,尤其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现了较快增长,再加上出口的高速增长,使得社会总需求扩张步伐较快,对价格水平形成拉动作用。考虑到货币变化与价格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一段时间价格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
第六,资产价格上升会对消费物价产生影响。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有可能带动相关产业链条上的商品价格上涨,同时投资房市和股市所产生的财富效应,向消费领域扩散后也将带动消费物价的上涨。
温和通胀是一个经济体在增长周期中后段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根据一般经济学原理,国民收入的增长往往伴随着通胀水平的走高。我国的GDP平均增速已连续20多年保持在近10%的高水平,在全球经济面临通胀风险的形势下,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我国经济在历经长时间的高增长后,一直伴随其身的低通胀很难独善其身。综观当今的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格局依旧,但低通胀已经悄然变局,我国已经步入温和通胀时代。我们预计,2007年前三季度的CPI水平将保持温和上扬的态势,但进入四季度会有所回落,全年CPI水平将超过3%。
面对已经形成的温和通胀局面,今年下半年,央行仍将运用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定向票据发行等常态数量型工具,并辅助运用一至二次加息的价格型工具,适时适量地调节市场流动性,合理控制货币信贷的增长。在着眼于控制通胀的同时,稳定房价和股价等资产价格,也是央行货币政策关注的重要方面。央行将继续加强窗口指导,引导商业银行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中劣质企业的贷款,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助学和就业等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并控制中长期贷款总量和投放节奏。同时,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扩大消费信贷业务,完善住房贷款定价机制,改进住房金融服务和风险管理,支持合理住房消费。
(作者单位: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