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特刊
  • 10:特刊
  • 11:特刊
  • 12:特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特刊
    曾荫权: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
    藏富于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曾荫权:香港和内地共同发展
    2007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10

      年前的一个春日,再过3个半月香港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时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候任行政长官的董建华在香港西贡的焦坑挥铲种下了一棵小树苗,港人称之为“回归树”。10年栉风沐雨,回归树如今已枝干挺拔,“一国两制”条件下的香港特区也变得成熟和练达。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风暴、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非典疫情等一连串考验后,2006年香港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创纪录的27466美元,今年6月,香港恒生指数再创历史新高,股市市值达到16万亿港元。3年来,香港经济平均增长7%以上,通货膨胀维持2%以下的低水平,目前香港的失业率已降至4.3%,为5年多来最低。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不无自豪地说:“香港经济已经达到20年来的最佳状态。”

      香港走过了10年,留下一连串闪光的足迹,无论是前无古人的“一国两制”伟大实践,还是令人瞩目的经济成长,乃至正在构建中的和谐社会……所有这些都足以让人称羡,但惯于居安思危的港人却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他们正从10年来的经历中思考着下一个10年,以至更长远的发展路向。数码港建成运作,创意产业委员会随之成立,《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签署实施……香港开始在新的历史坐标中寻求新的定位。伴随着一系列转型与升级的探索,经历了若干失败与成功的尝试,一个思路逐渐明晰,一种共识慢慢形成,未来的轮廓开始显现。

      “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这是被确定为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主题曲中的一段歌词。古语云,歌由心生,歌词道出了众多港人的心声。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的话说,回归10年,是“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现在“找对了路径”的香港又站上了历史的新起点,新的辉煌正在前方不远处召唤。

        成功十年

      ⊙本报特约记者 白冰/文 宫磊/摄

      

      1997年到2007年,是香港不平凡的10年。在香港礼宾府,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依然带着其标志性的领结,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回顾这10年,曾荫权对记者说,“这10年的经历,有起伏,总的说是个成功阶段……”这10年时间里,香港逐步摆脱亚洲金融风暴的阴影,经济成功转型。随着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自由行政策的出台,内地与香港之间经济进一步融合,强有力地刺激了香港经济的发展。

      

      “一国两制”空前成功

      记者:回归十年,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落实情况?

      曾荫权:我到北京接受任命的时候,温总理对我说香港这10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道路。的确,一国两制是一个不平凡的槪念,是从来没有的。和“一国两制”一样,香港这10年的经历,所发生的事,都是一个不平凡的过程。我总体感觉,香港比1997年前,更坚固,更成熟,更了解自己将来的道路。

      毫无疑问,“一国两制”是空前的成功。对香港人而言,“一国”认知感是一天比一天强。对于两制,香港原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自由,香港人重视的法治、公平的社会、流通的货币,不但没有削弱,反而更有增强。可以说,香港不单维持原貌,保持原有的价值观,而且还获得了继续增长,为国家的发展和壮大作出了贡献。

      所以说,这10年,是“一国两制”成功落实的10年,是香港成功的10年。

      

      与内地互补多于竞争

      记者:目前,内地经济发展很快,您是否担心香港金融、航运、物流国际中心地位不保?

      曾荫权:分析这个问题,最重要的是看香港跟内地城市不同的地方。

      香港是个国际金融中心,90%是服务行业。香港发展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香港的法律制度、城市的国际性,比较廉洁的公务员制度、自由港、完全流通的货币制度等。

      但无论广州或者上海,都是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也是最重要的制造业城市。我看不到香港与其他内地城市有任何恶性的竞争。相反,香港和很多内地城市之间有着良性的配合。可以说,香港和内地城市,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互补性很强的关系。比如,香港发展金融业,对于广州、上海、北京等内地城市的发展,一定有正面作用,而不是负面作用。

      当然,在有些方面,香港和内地城市也可以开展竞争,比方说集装箱码头。香港的物流已不单是海上物流,也包括高附加值的空运方物流。从这方面说,香港也会随着市场要求,特别是内地的发展情况,而作出调整。

      香港在不停地变动,不停地蜕变,这个过程是不会停下来的。

      

      双赢是工作的出发点

      记者:您如何看待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份工作?

      曾荫权: 基本法已经把特首的工作写得很清楚。我要向国家和中央负责,也是要对香港市民负责。

      对香港市民负责,重要的不是制定怎样的政策,最重要是要走出礼宾府,跑进人群,跟香港市民面对面的谈,了解他们的情况。我在选举的时候对这一点感受深刻。面对面地去了解各个阶层的想法,远远比从报告中来了解来得深刻和充分。所以,我希望每个星期,有一两次机会跑入人群,和香港人面对面。

      国家目前的发展,给予香港很大的机会,特别是国家的“十一五规划”给香港的定位: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国家支持香港航运业、物流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些都是特别重要的。

      我同香港的学者,各行各业人士举行经济高峰会议,研究全面的、相应的工作,为未来五年的工作制定行动纲领。在今年的高峰会议上,与会者提出了200多条策略,这些我们会一一落实。

      这些策略,还有我的政纲,都基于一个双赢的出发点,也就是有利于香港和内地的共同发展,这也是我未来五年工作的出发点。

      

      五策略打造和谐社会

      记者:您曾经谈到香港未来的挑战是经济政治构建和谐社会,那么您在第三届任期如何推展工作?

      曾荫权:我在施政报告提到香港面对的挑战提出了五个应对的策略:

      第一,为巩固香港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香港的经济基建和配套也要迈向自主创新与高增值,特区政府有责任为此创造有利条件,包括资讯、科技、文化和创意产业。

      第二,重视家庭是香港的核心价值观念,和睦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石,特区政府的社会政策,继续会以支持家庭、巩固家庭和促进家庭的福祉为核心。

      第三,香港有能力缔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也理应拥有更美好的环境。从速采取果断措施,改善空气质量以至整体环境质量。

      第四,民主政制方面,今年夏天会发表政制发展绿皮书,谈论普选怎么落实的问题,彻底解决这问题。

      第五,关于和谐社会,要提升香港的生活素质,不单是工资、环保,还有医疗服务、食物安全。

      我很相信未来五年,特区政府工作的重心,就是环绕着我去年施政报告所提出的挑战办事,一定应该有一个良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