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特刊
  • 10:特刊
  • 11:特刊
  • 12:特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特刊
    李业广:证券市场市值10年增数倍
    香港与内地 重要经贸合作
    深刻记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深刻记忆
    2007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任志刚:干预市场感觉不好受

      ⊙本报特约记者 白冰/文 宫磊/摄

      

      作为香港金管局总裁,任志刚坦言回归10年来亚洲金融风暴留下记忆最难忘、最深刻。 他对记者说,作为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奉者,斥巨资入市干预的感觉“很不好受”,对个人而言并非好的经历。

      从回归第二天即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摧毁多个亚洲国家经济,到1998年更是疯狂。时年8月,国际炒家开始炒卖港元,造成港元急跌,利率大升,香港恒生指数在8月3日跌破7500点关口。任志刚说,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香港又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经济体系,外国对冲基金很容易到香港来兴风作浪。

      

      自由市场非绝对自由

      他回忆说,当时香港已经脱离了金融市场的正规运作,自由市场变成了可以自由操控的市场,香港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外国对冲基金的提款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监管当局有责任保持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觉得这样不行,就向当时的财经事务局局长许仕仁报告,许仕仁又向当时的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报告,我们三人商量后决定入市”。1998年8月,香港特区政府一方面大幅调高利率,一方面动用1000多亿港元外汇储备入市大量购入港股,结果国际炒家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惨重。

      任志刚慨叹,自己是一个自由市场的信奉者,相信市场可以进行自我调节,“这样做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也感到很失望。当时入市1000多亿港元资金,不是小数目,社会上也有不少反对声音,可谓承担巨大压力。但市场是很现实的,这次入市不仅成功击退国际炒家,而且为政府库房赚了1000多亿港元,“赚了钱就是成功的”。

      任志刚坦言,狙击金融大鳄虽然成功,但对个人并非好的经历。他说,“真的希望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

      任志刚表示,香港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市场体系,股市、利率等对资金的进出都非常敏感,国际炒家很容易利用这一缺点操控市场。经此一役后,金管局多次对联系汇率进行了优化,利率的敏感度亦有所减低。“自由市场,不是绝对自由的市场,是有规矩的,是有底线的”,任志刚表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不断完善有关制度,这对于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非常重要。“要居安思危,手要始终放在市场的脉搏上”。

      

      三项措施保联汇制度

      谈到香港的联系汇率, 他说,两年前金管局推出的联系汇率制度三项优化措施取得预期成效;金管局捍卫联汇制度的决心和能力不会动摇。

      2005年5月18日,香港金管局推出联系汇率制度的三项优化措施,希望以此消除港元汇率可转强程度的不明朗情况,并促进港元利率更贴近美元利率走势。

      三项措施包括:推出强方兑换保证,金管局在7.75的水平向持牌银行买入美元;将当时金管局在7.80水平出售美元给持牌银行的弱方兑换保证移至7.85的水平,让强弱双向的兑换保证能对称地以联系汇率7.80为中心点而运作;在强方及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所设定的范围内,金管局可选择进行符合货币发行局制度运作原则的市场操作,以确保联系汇率制度畅顺运作。

      任志刚指出,两年来的发展表明,经优化后的联汇制度所取得的公信力较以往更大,这主要体现在:港元现汇与人民币汇率的相关性已经消失,12个月远期汇率已处于兑换范围内或贴近强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港美息差也已收窄。考虑到人民币于2005年7月后开始升值,其后更升穿多个心理关口,新兴市场货币汇率也开始承受压力,以及区域内其他经济体出现大量净流入资金,香港联汇制度优化措施的成效可说是相当显著。

      

      优化措施达预期目的

      港元现汇于2005年下半年及2006年贴近强方兑换保证汇率水平,但兑换保证从未被触发。任志刚认为,这说明市场在此期间并无测试金管局在履行兑换保证方面的决心。至于今年较早时港元现汇一度回落,并跌穿兑换范围中间水平7.8,任志刚指出,并不因此担心港元转弱。

      对于港元与美元利率之间持续出现差距,任志刚认为,港元与美元维持一定息差不算不正常,在经优化后的联汇制度下,零息差并非必然。他关注的是息差出现变化的步伐是否过急,而并非息差水平本身。

      任志刚同时也指出,虽然优化措施已达到预期目的,但两年并非很长时间。市场仍需逐渐适应经优化后的制度的运作,此制度也需更多时间建立完全的公信力,包括还要看港元现汇在贴近弱方兑换保证水平时的表现。

      多年的金管局总裁生涯,虽然“有血、有泪、有汗水”,但是任志刚的表现也得到了香港人的高度认可。

      在刚刚揭晓的由多个团体合办的“回归十年风云人物选举”中,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跻身三甲,得票仅次于行政长官曾荫权和长实集团董事长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