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9:特刊
  • 10:特刊
  • 11:特刊
  • 12:特刊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路演回放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6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0版: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0版:特刊
    李业广:证券市场市值10年增数倍
    香港与内地 重要经贸合作
    深刻记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香港与内地 重要经贸合作
    2007年06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回归10年

      回归10年,“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香港,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深化与内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最新出版的《时代》周刊说:“香港已成为中国蓬勃经济的一部分,这为香港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扩大人民币业务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香港银行开办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安排。此后3年多,香港人民币业务不断扩大。2007年1月,内地金融机构获准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不断扩大的香港人民币业务,密切了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关系,便利了两地居民互访和旅游消费,引导人民币有序回流,给香港居民提供了新的金融投资渠道,也使人民币在香港不再是简单的交易手段与结算工具,而逐步向着资本类工具发展。

      作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股票市场十分发达,而债券市场却相对薄弱。目前,香港未偿还债券有7000亿港元左右,与香港股市15万亿港元的市值相比,差距悬殊。

      26日,国家开发银行宣布:6月27日至7月6日在香港发行50亿元票面年利率为3%的两年期人民币债券。“此举标志着香港的人民币业务进一步深化,有助于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香港大学教授宋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实施CEPA

      “《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界定了香港作为独立关税区与内地关税区的关系,在制度和法律上确定了香港是中国内地经济对外开放的实验场,是‘一国两制’方针在经贸领域的成功延伸与实践。”香港理工大学商业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朱文晖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2003年,刚从亚洲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香港,又遭非典侵袭,一时间,市况萧条,经济低迷。困难之时,祖国毫不犹豫地向香港伸出了援救之手。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在香港签署,并于2004年1月1日开始实施。在CEPA的框架下,内地对香港产品逐步实行零关税;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实行内地与香港贸易投资便利化。

      香港贸发局高层人士对记者表示,香港一直都以出口贸易为主,但始终没有本土市场的支持,CEPA的签署,使香港在内地发展内销市场有了可靠的保障。他表示,CEPA的实施,增强了香港市民投资和消费的信心,带动了香港经济复苏,减缓了香港制造业转移;与此同时,还有力促进了香港与泛珠三角区域的经济合作。

      

      开放“个人游”

      旅游与零售业是香港重要的支柱之一,但也最易受外来因素影响。非典疫情袭港时,香港游客寥寥,酒店、饭店生意一落千丈,航空公司取消半数航班,有的五星级酒店最惨淡的时候,只有不到10名旅客入住。

      为了尽快复苏香港旅游业,刺激经济增长,2003年,中央政府推出开放内地居民赴港“个人游”的措施。这一政策的效果立竿见影,素有经济复苏“温度计”之称的酒店饮食业,在“个人游”实施后的一个月,营业额即比上年同期增加两成左右。2004年上半年,全球访港旅客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其中,内地访港旅客566万人次。

      现在,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开放城市已达49个。2006年,香港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252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200亿港元。旅游业已成为促进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产业。

      

      大企业赴港上市

      近年来,香港可以说是全球证券市场的“明星”。随着内地大型国有企业相继赴港上市,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的数量、新股发行的集资额、股市市值屡创历史新高。

      去年6月,中国银行在香港联交所登陆,集资额达到874亿港元,轰动国际资本市场。去年10月,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IPO(首次公开募股)集资额居全球之冠,香港交易所当年的新股集资额超过纽约仅次于伦敦,一跃登上全球集资的“高地”。

      截至2006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公司达367家,已占到港股市值的半壁江山,成交额占60%以上。

      近年来,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优质、大型企业相继赴港上市,更提升了香港证券市场的素质,大大增加了香港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

      (据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