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臂搁
2007年06月3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娄悉
臂搁并不是文房中的必需品,而是额外的奢侈品,不一定每位挥毫的文人墨客都有。顾名思义,臂搁是书写时枕臂的用具,可以防止墨渍沾到衣袖和手臂上,又称“祕阁”,俗称“手枕”,多以竹、木、牙、陶瓷等制成,也有少量玉制。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提到:“祕阁以长样古玉璏为之,最雅”,也脱不开更显奢侈的嫌疑。
一般来说,臂搁的造型都是扁长片长条状,两侧底边稍向下卷。而因为枕臂的功用,都是浅刻平雕,装饰书画作品以作欣赏或者镌刻座右铭以为警策,也有刻划挚友亲人赠言以为留念的。作为文房用具的臂搁最早见于唐代,盛行于明清时期,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的大多为清代作品。清代最流行的莫过于竹刻臂搁,不仅仅限于宫廷,民间也大量流传。一般都是用去节后的竹筒,分劈成三块,长度不会超过一尺,宽度大约为七八厘米,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进行镌刻。当时的许多竹刻名家都擅长此道,包括嘉定派竹刻的朱氏祖孙三人朱松邻、朱小松、朱三松,金陵派的濮仲谦,还有曾师从“四王”学习绘画、活跃在清道光年间的周子岩。当然名头最响的恐怕还是明代著名竹雕大师张希黄,首创了“留青”雕刻技法,刻画浮凸有致,巧夺天工。瓷制臂搁则始于清早期,因其价格相对低廉,装饰方法多样,有青花、五彩、粉彩、釉里红及单色釉等品种,也极为流行。相对其他文房用具而言,臂搁传世品相对较少,收藏难度较大,特别是雕工精美的竹、牙及官窑瓷臂搁,价格已达数万,再加上它的收藏讲究名家精品,已经不是一般收藏者力所能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