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证券
  • 5:金融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信息披露
  • 9:专 版
  • 10:观点·评论
  • 11:上证研究院·焦点对话
  • 12: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3: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14: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5:专版
  • 16: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 版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大全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信息披露
  • B8:专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私募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7 月 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流动性过剩:只看货币供给并不恰当
    ■看点
    ■编余
    我国流动性过剩重要特征:投机性货币需求旺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编余
    2007年07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编余

      流动性过剩问题已经是一个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化解流动性过剩也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是,问题的关键是怎样理解流动性过剩问题。

      本文作者提出了她的分析与鲜明的观点,认为目前我们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角度来考察这一问题时反而无法说明流动性过剩,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流动性过剩等同于货币发行过多和货币供给过多。相反,我们应当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考察流动性过剩问题。从需求角度出发,“流动性过剩”对应的应是具有价值贮藏职能的货币量过多,存在于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等虚拟经济内部,是没有直接作用于生产、投资和消费等实体经济领域的存量货币过多。对此,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会更大,这是由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决定的,而非由中央银行所决定的。当微观主体风险偏好较高时,“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微观主体意愿持有更多的风险资产(股票、房地产等),其持币动机更多的是为满足投机交易的需要,并将带来资产泡沫。这就是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现象和特征。

      确实,从货币需求的角度来考察流动性过剩,尤其是考察投机性货币需求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当今我国的流动性过剩现象和问题提供了一个贴近实际情况的分析视角,这是非常有启发性的。

      ———亚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