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5月30日至今,股市已经过两次大跌,有人撰文称,这种大跌对缺少风险意识的股民是一次深刻的风险教育,有利于帮助股民树立起价值投资的理念。
但是,现实情况可能并非如此。风险教育的目的是让投资者学会正确的投资理念,而不是吓退投资者,近期股市的持续暴跌其实正在给投资者造成这样的影响力。从5月30日开始的大跌,短短几天时间就使不少股票下跌达40%,这种走势在实体经济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出现显得极为罕见。据wind统计显示,从5月29日至6月29日,在沪深两地股市1419只股票中,共有1186只出现下跌,其中有331只股票的跌幅在40%以上,占总量的23.33%,更有185个股票的跌幅在50%左右。最近这1个月的跌幅相当于过去4年熊市的跌幅!
这种快速下跌使得许多中小投资者难以应对,这给他们带来的是恐惧而不是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的风险教育,由此导致的后果是:其一,部分股民在亏损后离场,重新杀入房市,助推房价上涨。其二,新增开户数降低。中登公司的统计数据显示,两市新增A股开户数上周五已经跌至10.6万。其三,存量资金减少。6月份,A股市场存量资金净减少了100亿元,这是自去年9月份存量资金下降100亿元以来的首次下降。支撑股市上涨的动力正在减弱。
股市的上涨和下跌都是很正常的,但导致这种下跌或上涨的因素很大程度上应该是可以确定的,唯有这样,才能使投资者在对公司业绩的评估等方面下功夫,最终成为理性的投资者。但是,在实体经济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发生的深度暴跌,即使令专家也难以讲清楚原因,这种暴跌还能给中小投资者带来风险教育吗?
一个成熟的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的走势应该有一个大致的可确定性脉络,许多风险因素也应该是可以规避的。但是,我国股市的风险许多都是不确定性的,即使专业的投资者亦很难预见,甚至在股市暴涨或暴跌后一些专业投资者还不明就里,遑论中小投资者?
我国股市已经有接近20年的历史,作为一个成熟资本市场的理性投资者,如果进行长期投资应该有不菲的收益。以美国为例,1991年年初,道·琼斯指数还不到3000点,到今年6月1日就已经达到了13692点,尽管期间有涨跌,但其大势脉络较为清晰,投资者只要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就会获得丰厚收益。但是,在中国股市如果这样做,甚至有可能血本无归。这导致的必然结果是投机因素占据主导。
实际上,莫说中小投资者,即便基金在中国股市也是带着投机的心态入市。这通过其换手率可以清晰地看出来。从我国53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287只基金披露的2006年报来看,换手率在10倍以上的基金多达37只,其中有8只基金的换手率在20倍以上,最高的竟达30倍之多,而美国共同基金市场大约有2/3的资金投资在换手率小于50%的基金上。
基金的投机心态给中小投资者带来的只能是投机理念而非投资理念。倘若整个资本市场为投机因素所主导,资本市场的未来将令人担忧。
另外,我们对股市风险的引导也存在严重误区。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不少媒体大肆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话,使人误以为股市是瞬间暴富的场所,而在股市遭遇下跌后,媒体又马上炒作某某因炒股倾家荡产甚至欲寻短见的报道,加剧市场的恐慌心理。这种夸大其词的报道扭曲了风险教育的本质。有关部门同样存在着这个误区,他们盲目依照大盘指数来决定风险教育的强弱:在股市上涨后密集提示风险,在股市下跌后却一言不发,以至于风险提示被普遍解读为监管层对大盘走势的态度。实际上,股市风险与指数的涨跌并不存在着必然的联系,股市风险是时刻存在着的,风险提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进行,这样,风险提示才不会被视为能够影响股市走势的重要因素。
对股民进行风险教育,首先需要做这项工作的人能够真正弄懂风险教育的真实含义,同时也需要有进行风险教育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