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专栏
  • B8:广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再现地量 底部就在眼前?
    刺破泡沫不如做实泡沫
    行业回暖:白酒板块逆势现欢颜
    股指考验3800点支撑
    业绩预告 孕育长线潜力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刺破泡沫不如做实泡沫
    2007年07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东吴基金公司研究部总经理

      陈宪

      

      上半年股市的焦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场内估值与业绩赛跑;二是场外关于泡沫的交锋。

      

      估值是一个变量

      现行评判估值最为广泛接受的工具仍然是PE。截至6月20日,采用2007年上市公司盈利预测数据计算,A股动态市盈率为33.9倍,沪深300指数PE31.80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日经225指数与Nasdaq可以比肩。众所周知,日本有微乎其微的存款利率背景,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的传统,以PE一直处在全球的高原地带。Nasdaq自问世江湖以来,就以成长性排名英豪榜,其投资哲学是“买高卖更高”,所以PE和其不兼容。例如现今在Nasdaq上市的中国概念股PE有60之高。

      刨掉这两个市场,再环顾周边股市,以PE为标尺,我们的股市进入高估值区这是事实。得出这一结论的学理依据是QDII实施背景下,罗斯发明的“一价原理”,在内地股市的有效性大大提高,市盈率的横向比较是有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从种种迹象来看,上市公司盈利增速在三季度有变量,尤其在环比上。据此估计,在一个阶段时间内,股市普涨格局较难再现,投资战术上,不宜激进。

      

      泡沫推动理念更新

      关于泡沫的唇枪舌剑,或许在成熟股市是较难见到的景观。究其根源,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使部分人对风险有根深蒂固的偏见。其实资本市场就是通过交易配置风险的场所。以产业划分,资本市场就是风险产业。如此,过度夸大风险、刺破泡沫等因素是值得商榷的。

      还有股市风险高了还是低了,泡沫浓了抑或淡了,场内、场外的人谁更有发言权?再则,当今科学技术虽然帮助我们上天入地,但是迄今还没有事先计量泡沫的工具。格林斯潘,面对华尔街的非理性繁荣,其招术是做实泡沫和慎密部署泡沫破裂的对策。

      相信经过“泡沫”的华山论剑,尤其5个交易日900点的“蹦极”,有助于提高我们对“泡沫”的认识,和推动管理理念的更新。

      说句公允的话,面对场外“泡沫”的交锋,有关部门股市管理手段和方法,较之10年前,还是有进步。所以我们有信心预期“硬政策,硬着陆”的方式,很难再现。对市场趋向的研判,考虑外在因素时,重点应转向市场化管理手段对股市的间接影响。例如以红筹股“海归”为标志的扩容提速等,这些因素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否影响市场阶段性的供求格局?

      

      做实泡沫是最高境界

      股市泡沫管理的最高境界并非刺破泡沫,而是做实泡沫,这方面格老的做法值得总结与学习。格老的理念是:政府要么做实泡沫;要么在泡沫破裂之后采取行动,降低其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做实泡沫的通常途径是:

      第一,保持并且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保护并且鼓励合规的投机行为。例如美国股票交易印花税常年保持在1.25%。;日本于1999年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新加坡于2000年取消股票交易印花税,减少股市资金漏损,降低投机的成本。因为合理合规的投机行为有发现价格,修复泡沫的功能。

      第二,通过降低企业税负等措施来提高股票等资产的内在价值。这是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时期最常用的应对股市泡沫的方法。

      第三,加快资产证券化。股权分置改革堪称中国资本市场制度性的变革,它实现了大股东与小股东利益一致化,也成为中国股市由熊转牛的源动力之一。股改之后是革命到头,还是借股市牛市东风,推动资产证券化?实际上,纵然实现了股份全流通,但如果大股东资产还是分割上市的,则有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寻租营私行为还是无法根除;反之,乘牛市之机,加快推进资产证券化,即有条件的上市公司,都要通过资产注入的方式实现整体上市,则不仅在公司治理上可以有助于建立良性的产权激励约束机制,而且还可以提升已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做实股市泡沫。因此建议,有关部门放宽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等方面的行政管制,鼓励更多的“沪东重机”整体上市模式。

      最后需郑重指出的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本币升值和温和通胀从来都是牛市的“双动力”牌引擎,特别国债将发行的实质性政治抉择使我们不会签“广场协议”,即人民币升值不会一步到位,如此,长牛的根基还是稳若磐石。一个阶段的非单一线性的指数走势,将更显以基金为代表的专业投资者长袖善舞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