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海外上市公司
  • B4:产业·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行业研究
  • B7:专栏
  • B8:广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认清新环境下市场新特点
    莫让水污染成为 不可承受之重
    江南春如何走出安静权质疑
    宏观调控应跳出目标割裂“怪圈”
    应禁止利用公共资源牟利
    加快私人银行业务发展 推动国内银行战略转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莫让水污染成为 不可承受之重
    2007年07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余昭

      

      无锡市因太湖蓝藻引发公共饮用水危机,在一夜之间让数百万群众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这次水污染事件刚过去一个多月,江苏省沭阳县又暴发水危机,该县地面水厂取水口遭受新沂河上游不明污染源污染,城区供水系统被迫关闭,城区20万人断水。

      水是生命之源。一旦失去干净的水源,生命的健康状况将急剧恶化。因此,在所有的污染环境事件中,水污染与民众的生活最为息息相关。一次又一次的水污染事件,不断敲响中国水危机的警钟,触动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那根敏感神经。尽管如此,污染仍在继续,严重性仍在加大。

      今年入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蓝藻接连暴发,我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目前,我国流域污染形势严峻:2006年七大水系V类和劣V类水质占26%。国家重点监控的9大湖泊中整体水质为V类和劣V类水质的达7个。10多年来国家斥巨资治理“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但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一些本已改善的流域又被重新污染。其中,长江的生态寿命已经不足10年。

      令人担忧的是,水污染根本没有得到纠正,甚至存在变本加厉倾向。这种污染还扩大到了地下水层面,早在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就指出,中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已经呈现由点向面的扩展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水资源从地表到地下都遭到污染,人类将走向何方?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这有限的水资源正在遭受两个方面的沉重压力,一是污染,二是浪费———我国万元GDP的用水量是美国的8倍,是日本的25倍。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对水污染的预防和治理依然停留在不作为的阶段。目前,官员的任期普遍比较短,加上以GDP为核心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地方政府表现出明显的短期行为,导致许多污染行为根本就没有受到任何制约。

      先发展后治理是一个可怕的误区,尤其是像地下水污染,即使花费极其昂贵的代价也难以恢复原状,即便日本这样的富国面对水污染也只能扼腕叹息,何况我们?

      水污染不仅是环保问题,也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根本问题。经济发展的终极目的是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人类在无知中断绝发展之路。因此,政府应该将环保纳入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严惩不作为官员,坚决制止少数企业和既得利益集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巨额利润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