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广告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环球财讯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专版
  • D6:专版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6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时事·天下
    杜马通过提案 俄能源巨头将获武装特权
    禁渔5年 长江渔业资源为何还在衰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杜马通过提案 俄能源巨头将获武装特权
    2007年07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油井遭到袭击爆炸起火 资料图
      石油管道 资料图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4日表决通过一项提案,支持赋予俄罗斯两大国有能源企业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自行组建武装的特权。该议案目前已被送至俄罗斯联邦议会。根据俄罗斯的立法程序,议案在国家杜马三读后将提交联邦委员会讨论,如果获得批准、并由普京总统签署,即可生效。

      议案支持者认为,这一措施可以加强俄罗斯能源设施的安全保卫;反对者则认为,这样做可能导致企业私有武装的出现,后果相当于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特权·两能源巨头可自建武装

      俄罗斯国家杜马4日举行表决,在总数为450席的国家杜马中,这项赋予两大国有能源企业巨头自建武装特权的提案获得341票支持。不过,提案仍需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批准,并由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签署,然后才会生效。

      提案规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将可以自行雇用安全保卫人员,取代通过承包合同从其他公司获得安保服务的做法。至于获准配备的武器种类,将限于手枪和一种霰弹枪。

      据俄罗斯媒体7月5日报道,法案中增加“两大巨头自建武装”条款的倡议是由国家杜马5个议员团代表组成的小组提出的,而且早些时候有消息说,武器法修正案受到了俄联邦总统办公厅的支持。

      国外媒体报道说,新法案生效后,两大能源巨头安保部门获准使用的武器将与俄罗斯内政部保卫人员相似。

      在两企业武装保安人员部署的地点上,提案规定,只限于用来保护基础设施。但洛伊指出,鉴于这两家企业巨头的管道设施遍及俄罗斯各地,这项提案实际上意味着,它们自行建立的安保武装活动范围也将几乎遍及俄罗斯各地。

      虽然公司武装力量具体情况还未确定,但是从新法生效之日起,公司员工就有权保存、携带并在自卫或者执行公务时使用武器。组建武装力量的资金,将由两家公司自己筹集。

      目的·防止能源设施遭受袭击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发给路透社的一份声明中说:“根据这项法律,我们将可以提高俄罗斯天然气统一供应系统保卫措施的可靠程度。”

      法案支持者认为,为了保护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设施,避免它们遭受武装人员袭击,有必要通过这项法案,允许两大能源企业巨头自建武装。法案支持者强调,在恐怖威胁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天然气公司与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应更加有效地保卫运输管道,避免无关人员接近需要加强保护的设施。

      俄罗斯是仅次于沙特阿拉伯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天然气出口也十分可观,欧洲天然气供应有四分之一依赖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是俄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拥有俄境内以及向外出口天然气的所有主干管道,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则控制着俄罗斯的石油和石油产品输送管道。

      提案的发起者之一亚历山大·古留夫说:“几次恐怖主义活动,再加上随之而来的生态灾难,足以让俄罗斯变成一个不可靠的能源供应方。”

      安全分析人士帕维尔·费尔根豪尔则指出,大公司拥有自己的武装保安部门在俄罗斯早已司空见惯,只不过这些武装力量的法律地位有些模糊,因此,新法案“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让已经存在的企业武装“合法化”。

      争议·可能引发其他公司效仿

      尽管国家杜马5个议员团都参与了“武装”条款的提议,但新法案也遭到一些代表(议员)的反对,理由是两大企业巨头在法案生效后可能获得更多武器,使用武器的自由度也将大于私营保安公司。由于俄罗斯法律对私有商业机构雇用武装力量有严格的限制,这项法案赋予两巨头的权力实际上是一项特权。

      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根纳季·古德科夫在表决这项提案时投了反对票。他说:“这项法律就像一个‘潘多拉的盒子’。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是在提议建立它们自己的企业军队。”

      同时,他还提醒说,该法通过将在其他大型公司引起负面反应:“这个法律就像潘多拉盒子,一经通过就会引起储蓄银行、俄罗斯统一动力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和其他公司的抗议。由此,我们国家很快就会产生众多的企业军队。”

      此前,俄联邦委员会安全与国防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奥泽罗夫指出,类似保安机构的活动只能由一部文件确定,即“俄联邦私人侦探与保安活动法”,该法没有把任何具体公司排除在外。

      国外媒体报道说,作为一个庞大的企业集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雇员达43万人,控制着一些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和俄罗斯第三大银行。一些观察家认为,这家天然气巨头已经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

      古德科夫说:“如果我们通过这项提案,我们就都变成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的仆人。它们行事似乎在奉行一项准则……只要对它们有益,就是对俄罗斯有益。”            

      (陈济朋 余春雨)

      ■专家访谈

      能源公司自备武装或可借鉴

      ⊙本报记者 李雁争

      

      根据美国《管道和气体杂志》公布的最新数据,2006年全世界正在建设的新油气管道和计划建设的管道总计为70421英里。其中,处于计划阶段的项目共计62056英里,处于不同建设阶段的管道共8365英里。2025年前,全世界将进入管道建设的高峰期。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沈骥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恐怖分子和“油耗子”已经成为世界命题。俄罗斯允许能源公司自备武装的措施,不但能够解决本国的实际问题,而且还能给一些国家提供借鉴。至于能源公司滥用武装威胁居民安全的担忧。沈骥如认为,预计俄罗斯将出台专门的法规规范能源公司的行为。像各国银行也使用武装保障资金安全一样,操作性的问题很容易解决。

      

      军力不足难保管道安全

      俄罗斯国家杜马议案开创了世界范围内能源公司自备武装的先河。此前,俄罗斯能源设施安全也和大部分国家一样———由军队承担保护职责。

      目前,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的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交织分布在1707.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而俄罗斯的军队人数仅有100万左右,而且还在逐年削减。也就是说,平均每个军人至少要在1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保护1000公里长的管道。“这几乎不可能做到,”沈骥如说,“即便是俄罗斯军队除了保护管道外什么工作也不做。”

      “油耗子”即偷油者。近年来,正是由于人力不足,俄罗斯每年被偷的原油超过1000万吨。在偷油最猖獗的俄中部萨马拉地区,2006年立案422起,逮捕了88人。虽然屡受打击,“油耗子”的胆子却越来越大。

      俄《劳动报》报道称,俄拉斯诺达尔地区警方最近破获了一件大案。偷油者在黑海石油管道上钻孔,并在主管道上接了偷油管,直通几公里外的一个火车站,原油每天被直接装上油罐车运走。据俄罗斯TVC电视台报道,经过北高加索地区的联邦石油管道,每天有数十吨原油被偷走。由于这条管道绵延数千公里,途经车臣、达吉斯坦,而这些正是恐怖分子活动频繁的地区。

      去年12月,俄国家杜马通过了一项新的法律,破坏石油管道者,罚金提高至40万到50万卢布,受经济利益驱使或蓄意损坏石油天然气管道的违法者将被判处5年徒刑。如果违法行为直接危害了干线性管道,违法者有可能被判处6年以下监禁。如果破坏行为引发重大事故或者人员伤亡,刑期将从5年提高至8年。

      沈骥如认为,本次提案和去年12月的法律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提高能源设施的安全度,因此很有可能得到总统批准。

      

      “油耗子”猖獗危害大

      据了解,偷油者的作案方式是,先找好一段无人看管的石油管道,在管道上钻孔,等油管被击破后,偷油者在油管的洞上安装一个阀门,用水龙带接到卡车上。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来偷天然气,不同的是,偷天然气时不使用卡车,而使用非常大的塑料袋。

      这种方式非常危险,一旦钻孔时击出火花,爆炸事故将不可避免。比如,偷油在尼日利亚往往意味着上百人的群死群伤。1998年,在德尔塔州死了1000多人。2000年7月,在南部瓦里地区,200多人在爆炸引发的大火中被烧死。同年11月,尼最大城市拉各斯市郊发生输油管爆炸事件,造成60多人丧生。2003年6月,阿比亚州死了100多人。2004年、2005年,一次死亡几十人的事件都发生过。今年5月12日,拉各斯又发生了一起输油管道爆炸事件,造成近200人死亡。

      国家信息中心牛犁认为,解决这些国家问题的根本措施在于消灭贫困。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世界第七大原油出口国,大量的石油出口每年为尼创造数百亿美元的收入,但收益并没造福普通百姓,该国目前仍有70%的人口日平均生活消费低于1美元。巨大的贫富差距使产油地区居民非常不满。

      去年,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提交了一份有关尼日利亚东部产油区“尼日尔三角洲”发展状况的报告,该报告提出尼政府应增加对产油区的财政支持。“尼日尔三角洲”需要在尼日利亚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分配中获得更大的份额。

      

      俄罗斯做法值得思考

      沈骥如指出,俄罗斯的新措施同样值得中国思考,因为中国盗油团伙也十分猖獗。与大部分国家做法不同的是,中国的能源设施安全由公安部门提供保障。但是,随着油价高涨,一些地方的保护主义也越来越严重,管道安全岌岌可危。

      目前,油田的部分税金缴到中央,地方政府虽有税收,但与整个石油开采收入相比所占比例较小。目前地方税收一吨原油为4到8元,和至少几千元一吨的油价相比,地方政府认为悬殊太大。由于地方领导认为没有从油田的发展中得到“足够”的利益,所以对盗油也就打击不力。

      一家石油公司总部的工作人员曾多次向记者抱怨,下属油田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越来越难以协调。

      去年3月31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召开2006年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视频会议,要求各下属企业重拳出击,严打管道占压、打孔盗油、开井放油等危害我国油气田及油气管道安全运行的行为;5月,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召开油气田及油气管道安全保护工作会议,专门部署打击盗油和危害油气田安全的专项整治活动。中国管道安全问题由此摆上了桌面。

      此前,在公安部的一次集中整治活动中,河北警方破获一起黑社会性质的盗油团伙。该团伙自1998年始,在沧县东部的大港油田南部,采取在输油管线上打眼盗油等方式,大肆盗窃原油1.6万吨,价值2363.721万元。

      根据中石油的规划,拟在2008年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二期工程,并将通过支线管道与一期工程、以及国内各气田连接,从而形成覆盖全国的天然气网络。干、支线合计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总投资额将超过1000亿元。其它两大石油公司也有类似的计划。

      沈骥如认为,目前,我国成倍增加的管道设施已经给现有的公安部门力量提出了新的难题。特别是,中国的管道多建在人口密集区,一旦由“偷油”引发了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