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环球财讯
  • 7:时事
  • 8:时事
  • 9:上市公司
  • 10:产业·公司
  • 12:信息大全
  • 13:信息大全
  • 14:专 版
  • 15:艺术财经
  • 16:艺术财经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16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6版:艺术财经
    新旧竞争共同拉动中国当代艺术上升
    罗振玉旧藏100%成交 嘉泰古籍善本拍卖刷新纪录
    从伦敦夜场看当代艺术
    2008年倒计时
    朵云轩西画拍卖少而精
    文征明书法市场走高
    市场观察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新旧竞争共同拉动中国当代艺术上升
    2007年07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姜长城

      

      一个板块的上升是无数合力共同推动的结果,但是归根到底最关键的还是把持资本和物件的人,这些人的博弈构成了整个市场面的形态和轨迹,也促成了一些拍品的起起落落,中国当代艺术就是在新旧力量的复杂关系中获得了上升的动力的。

      一个是先例与现状的反差,构成的新旧力量的博弈。在艺术市场史上,亚洲的日本、韩国都经历过在经济惨淡的时候大量艺术品外流,而随着经济的起飞和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的膨胀,其财富人群开始以巨资购回自己民族的优秀艺术品。中国台湾也部分地认证过这个规律的确凿性,而大陆对回流文物的热情似乎也是如此。中国当代艺术的早期收藏大部分都是在国外,而且呈现相对集中于主流艺术品学术研究和市场的重心地带的现象。但是中国的新一代富豪和机构至今并没有在回购当代艺术上表现出多么大的热情,而欧美投资人前期的资本投入要获得回报,这样就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海外的中国当代艺术早期藏家利用他们的人脉关系、社会资源、经济力量不断地将这些艺术品带到威尼斯双年展等大展和一些重量级美术馆、博物馆系统展览与推广,增加中国早期当代艺术的分量,在这个过程中仿佛在对中国的新生代购买力量施压,“这么重要的东西你为什么还不买回去?”这可能是那些人的潜台词。但是,因为这些作品大部分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作品,真正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现状的优秀艺术品反而没有获得如此多的展览和传播的机会,造成了怪异的倒代沟现象。中国的新生代市场运作人士也好,学术力量也好,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如何将当下的真实的中国当代艺术推广出去,无暇去回应欧美老投资人的心意。结果就是这些逻辑各自施展拳脚,中国当代艺术在海外却因此而具有了一个完整的历史序列,从某种层面上讲可能比国内还完整。

      再一个是新老藏家的较量。新生的金融或者商业体系的收藏力量崛起后,早期的艺术精品被老藏家牢牢把持,不太好实现财产转移;而那些新贵也更喜欢自立山头,收藏跟他们更紧密相关的、具有现实新闻效应的新的知名优秀艺术作品,从而在形成区隔的过程中完成自然的新陈代谢,而实际上他们的趣味和喜好的确也是不一样。

      事情的上升有根基性的原因,但是参与其中各方的动机和运作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海外老藏家和国内外新力量的较量,对中国当代艺术本身来说可谓无心插柳,而这个盘子其实非常大,这也是对其市场前景充满信心的支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