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轴转移
———艺术家对香港回归十周年的回想
2007.7.8-2007.8.8
上海当代艺术馆
《地轴转移》所指的是当中国对香港居民生活造成的影响愈来愈重要之际,香港人对世界视野及创作灵感的转变。两位策展人包括汉雅轩的张颂仁先生及中国美术学院的高士明先生,邀请近30名香港艺术家,利用在回归后10年以来的艺术作品,对香港文化在这段时期的发展及变迁作一回顾。
没有命名的房间
———陈维个展
2007.7.8-2007.8.13
北京站台中国项目空间
和很多80年代的年轻人一样,陈维有着强烈的个人意识和见解。他很早开始就浸淫在当代艺术的背景,不管是做音乐还是摄影都只是让他的思考和表达更加趋于成熟的方式。陈维的作品从表面看来有种诗意和神秘主义,但是,更进一步,走入他的画面才会体会到,里面还含着某种理性之悖论以及感性之疯狂,这则是艺术家走在探索智慧路上的证实。
散点的聚焦
———2007当代油画作品展
2007.7.8-2007.8.8
北京红鼎画廊
参展艺术家:张国龙、姚俊忠、王欣、祁百成、张文朝、于飞、于祖培、黄鹤、黄海燕、江芳、邢小震、乔纳森、吴悠、陈冬艳、石志民、韩中人、马铁明、刘世健、罗艺、曹国红、高中华、郝丽、王佑灵、胡李海、蔡富军
清空
———李继开个展
2007.7.11-2007.7.20
上海美术馆
李继开的艺术并非纯粹表达自我的缺失,而是试图寻找自我的意义,他的艺术并没有表现同代人那种焦躁不安的情绪,而是清晰地表达了自我心理的冥想。他的艺术正吻合了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的大趋势,在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突围过程中,集体意识的消失,艺术家回归个体,从微观角度来反视个人的经验和价值,即以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对个人的记忆、境遇进行描述,并赋予作品很多的寓言色彩。
谁的新时代,多面审思
———管勇个展
2007.7.14-2007.8.12
北京新时代画廊
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人语汇创造特征,强调个人符号化语汇的象征意义。人物身体有意识地进行一种拉长的变形,展示出一种高贵风骨的气节,突出强调了人物所蕴涵的精神气质。舞台灯光式的光源。营造出空旷、虚幻的戏剧化空间与场景,衬托出人物的高贵与神秘。画面以块面平涂为主,强调块面与块面间的对比构成。减弱了细节的繁缛。强烈突显画面人物整体的高大、高贵气质。块面的强烈鲜明的色彩,突出了画面的丰富饱和与澄净。
寂影
———韦加个人作品展
2007.7.8-2007.7.28
北京所染画廊
韦加的作品是在双重视觉审视中的“寂影”,完全是出于他发自内心对传统文化中表现性绘画的理解。韦加的绘画艺术形成一个真正艺术家要表达的视觉与精神的混合体,把他生命本身交融在一个由他所创造出来的视觉精神图像之中,所以形成一个特殊的视觉审视方法。他对这种审美心理及视觉精神方面的追求,在今天当代艺术中是不多见的。
留白
———蒋振雄和支霎祺摄影艺术作品展
2007.7.14-2007.7.19
上海顶层画廊
“弄堂”是我这样的上海人的儿时情怀,抹不去的江南烟雨。随手拍摄,随手放着。忽一天,遇上赵丹虹邂逅支霎祺,“弄堂”被一位策展人和一位设计家,描画出新的面貌。而“留白”,则是我一贯的主张,也是赵、支俩女特别理解的心声。这次展出一些上海老弄堂的照片,像罗兰·巴特说的:“它就那么存在着。”平实地记录着沪渎,以及她子民的生存状态。
刘玖通水乡系列油画展
2007.7.9-2007.8.16
上海顶盛美术馆
刘玖通的艺术是将中国的审美趣味加入西方的艺术当中,这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受地域性的限制,但对世界史来说,它是一种突破,国内搞油画的人可谓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中国审美趣味。许多时候,年龄对事物的认识先后,不存在多大的影响,刘玖通虽然很年轻,但他的艺术审美趣味以及在这种审美趣味下形成的独特的艺术人格让人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