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信息披露
  • 4:财经要闻
  • 5:信息披露
  • 6:信息披露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时事·国内
  • 10:信息披露
  • 11:时事·海外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专栏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专栏
    出口退税政策无法承受之重
    太多权威追求 太少权限意识
    信息公开是文明社会的氧气
    中国企业家 何时摆脱弱者思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企业家 何时摆脱弱者思维?
    2007年07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育琨

      管理专家

      首钢发展研究院企业所所长

      几年前有企业家跟吴敬琏老师交流说,知道给当权者送礼获得批条不对,可是不送礼又没法做事。请吴老先生给指条明路。吴老先生当时说,去送礼是不对的,你可以好好跟他谈谈心,大家都是为国家建设出力么。几年过去了,吴敬琏对当年的说法之软弱无力还是耿耿于怀,以至于在日前的一个论坛上重提此事。他说,如果是今天,他给那个企业家建议:如果人人迁就环境,环境就永远得不到改善;从我做起,不同流合污,就是改造环境的一种力量,不能一味迁就环境。吴敬琏老先生的这个点评,看上去跟几年前的说法大同小异,但是却突出了他对企业家力量的信心。在他眼里,企业家既然可以无中生有创造财富,自然可以主动去改变不适应经济发展的体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统摄了企业家的心灵。柳传志曾经概括说,中国商界是一片沼泽地,说不准什么地方踏不实就要深陷下去。揣着现金去拜访掌握权势的人,却不知怎么去送,那种提心吊胆的日子,想想都后怕。许多时候,明知不仁也要强为,明知有陷阱也要往下跳,否则就不能成事。这惊险一跳,生出百样企业家。

      总括来看有五种可能:追求和突破没有带来利润,他成了先烈;突破和追求不能落地,他成了空想家;突破和追求危害了社会,他就成了骗子;追求和突破创造性地组合了已有资源,既为社会接受,又带来利润,他就成了英雄;突破和追求,还极大地改变社会结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升全人类的福利层次,他成了一名伟大的企业公民。在这五种宿命之中,前三种占了大多数,后两种是绝对少数。从人数来讲,现在走到前台的企业家,绝对是一个少数,大多数沉没下去了,永远沉下去了。

      就是少数成功了的企业英雄,不管他们后来做企业是如何光明正大,但是那惊险一跳的隐忍和果断,总要留下一点点尾巴。好事者啥时候想提起来抖一抖,你就没辙。或许就因此故,许多企业家选择了躲避。以至于稍有点财富积累,就纷纷忙着转移国籍。

      对照一下《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与胡润富豪榜,研究一下前100名,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许多人已经拥有了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南非、欧洲、新加坡、日本等国的身份,顶不及也弄个中国香港的身份。全球各地都在张开臂膀欢迎中国的富豪寓公,欢迎这些准备把财富汇集到他们国家的人。积累了财富便改变国籍,这实在很值得国人反思。一国竞争力的主干———企业家们的外流,是对这个国家真正的威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是一国的脊梁。他们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而且教化了员工和社会。一个万人公司,可以直接和间接影响到的人群,就可能达100万。尤其是全球化经营的深入,企业家对全球商业模式和规则了然于胸,要比那些远离企业的群体比如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要通明的多。这时,企业家还是弱者思维当头,还在那里被动地等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是作为一个强者去促成环境的变化,将是一个民族的不幸。

      这不是伦理论题,这是一个企业家内在良心和责任自觉的问题。

      亨利·福特是平民出身的大资本家。福特不仅成功地生产出T型汽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思维和娱乐方式,将人们带入汽车新时代,使得20世纪一系列社会革命都成为从属性的变革。此外,他开创性地实行了最低日工资5美元的薪酬制度,突破了商业的天条,由此催生出一大批美国中产阶级,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亨利从来都把商业放在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把握,他深刻理解自己的责任。如果从赚钱的角度看,那现存体系已足够好了,他不会要求改变现在事情的组织的方式的。但是,他思考的出发点是现存体系并不能鼓励最佳服务,而是鼓励每一种浪费。长久的企业实践,使福特比那些公务员更深刻地理解市场体制,更知道哪里对,哪里错,因此他要站出来告诉那些自以为是的官员:

      “合众国的一切,诸如土地、人民、政府和企业,都只是人们选择的使自己生存更有意义的方式。政府永远只能作为人民的公仆,除此之外他别无选择。倘使人民成了政府的附属物,报复的法则便开始起作用———因为这是一种缺乏道德的、反自然、反人性的关系。不论是企业还是政府,都是我们生活必需的,二者作为仆人被人们需要,就像水和米一样不可或缺。然而一旦他们成为主人,自然法则就遭到破坏”(亨利·福特《向前进》)。

      岁月不会冲淡亨利·福特等伟大企业家的追求和心胸对后人的深刻震撼:他已经洞穿了一国社会经济体制架构的根本———政府和公司都是提升一国人民福利层次的手段,都是公仆。一旦仆人成了主人,违背了自然法则,就是乱伦,就必然要遭到报应。

      因着弱者心态,中国企业家明显缺乏亨利·福特那样的责任自觉。人活一世,都是带着使命来的。那些强势企业家的动力之源,正是对自己人生使命的觉醒。一旦企业家跳出自利小圈套,到达追求提升人类福利这个层次,他的心灵就会变得足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