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8版:上证商学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8版:上证商学院
    黑石上市: PE模式能走多远?
    资本市场的“第四股力量”
    ■商学院链接
    如何在合并中 创造价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黑石上市: PE模式能走多远?
    2007年07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黑石集团董事长彼得-彼得森

      黑石投资集团CEO斯瓦茨曼

      即使是在美国金融领域,以有限合伙制方式上市的企业也非常少见。然而,尽管黑石仅仅向外部投资者提供非常有限的信息和股东权益,而且明确表示满足基金投资人的需求优先于黑石普通单位持有人,但是凭借优秀的业绩记录,黑石IPO还是获得了7倍的超额认购。

      ⊙本报记者 姚音

      

      6月22日,黑石首次公开发行的1.333亿普通单位开始在纽约交易所正式交易(代码:BX)。

      6月27日,黑石宣布完成了首次公开发行:一共发行了1.533亿股普通单位。同日,黑石根据5月份和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达成的协议向后者以每股29.605美元的价格出售1.013亿股无投票权普通单位的交易也已经顺利完成。

      至此,黑石IPO总计融资75.5亿美元。这不仅创造了美国证券市场5年来的融资纪录,而是全球PE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融资活动。

      

      坚守基金投资人需求优先

      随着全球PE近两年急速发展,据英国调查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07年2月,世界共有950只PE,直接控制了4400亿美元,今年内很可能突破5000亿美元。在世界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列表上,“PE帝国”可以排名第17位,位列比利时、土耳其等国家之前。

      目前,黑石集团的公司资产分为私人股权基金、地产基金和金融产品三部分,分别管理着311亿、177亿和299亿美元;核心的私人股权投资部分包括五只常规基金和一只专门针对媒体的基金,投资了全球100多家公司。

      聚焦本次黑石“另类”的上市之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黑石长期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把上市公司私有化,如今自己却要上市了;二是黑石的上市计划试图将上市企业和PE行业的主流运作模式———有限合伙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也让它在公司制组织形式占绝对优势的上市企业以及拟上市企业群体当中显得是如此的特别。

      分析家认为,事实上,黑石上市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员工分利。黑石公司有52名合伙人和750名雇员,按照黑石上市后的市值400亿美元来算,每位员工平均市值接近5000万美元,即使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老牌金融机构都难以望其项背。

      此外,黑石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的招股说明书还显示,黑石集团通过IPO以及向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售股而来的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包括高层管理团队在内的现有股东手中的权益,偿还短期贷款,拓展现有的资产管理以及财务顾问业务,通过收购等手段进入新的业务领域等。而上市后,黑石仍然打算遵循其作为私有企业期间证明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即“聚焦于在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价位买进或者卖出资产的正确决定”,而不提供每季度收益数据,也不发表收入指导。  

      

      高度集权的黑石模式  

      作为一家私有企业,黑石集团自1985年成立至2007年6月上市前的22年时间里一直采用的都是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共同创始人斯瓦茨曼和彼得森是黑石集团管理架构的核心。黑石集团相信,这种中央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对于其在开展的所有业务领域都已经取得的显著增长和卓越绩效来说意味深长。

      此外,该公司还期望在成为公众企业后,继续采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架构,以把注意力放在获取长期成功上面。这种保持现有管理架构的渴望是其组建有限合伙制的黑石集团的主要原因之一。

      采用有限合伙形式上市的好处在于,可以免于遵守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一些治理规则。比如,黑石的董事会上独立董事不需要占到多数席位,也不用去设立薪酬委员会以及完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企业治理委员会。

      而黑石也不必都跟其普通单位持有人举行所谓的年会。跟普通股票不同的是,黑石普通单位持有人并不享有选举普通合伙人或者其董事的权利。专家指出,除拥有100%经济权利外,黑石普通单位持有人享有的其他权利相当有限,其地位比较接近于有限合伙制基金中的有限合伙人(LP)。

      

      “劫贫济富”之嫌?

      但根据海外媒体的报道,由于黑石上市案例的特殊性,美国参议院的两位重量级议员已向参议院金融委员会提交了针对1986年国内税收法案的修正案,希望对即将上市的黑石等PE机构按照普通的公司一样征收最高税率为35%的所得税。

      根据美国1986年国内税收法案规定,在公开市场交易的合伙制企业,如果其包括分红收入、利息收入、版税收入、资本性收入在内的“被动收入”占企业总收入的90%以上,可以免缴企业所得税。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信息,黑石集团90%以上的收入确实属于“被动收入”,如果继续沿用现有的税收法案,黑石上市之后仍然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财政年度,黑石利润达到了22.662亿美元。同一年度,黑石集团创始人及主要管理团队也都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回报。但是按照提案,如果这类合伙企业在2007年6月14日之前已经上市交易或者已经准备好在二级市场交易,或者已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上市申请,它们也只是在5年之后才需要向公司那样缴纳所得税;因此即便最终按照程序获得了美国参众两院的支持,上述法案到2012年6月14日才会对黑石的利润和市值产生实质性影响。

      黑石选择在全球PE产业发展高潮之际上市,其用意不言自明。在此之后,KKR、凯雷、TPG等PE大佬们加快上市步伐的消息,也不断涌入人们的耳朵。然而上市以来黑石股价却一直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不由地让人想起黑石一直以来引以为戒的经验:忘记短期利益,长期赢才是真的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