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天下
  • 8:特别报道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股金在线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股金在线
    股金在线
    黄山旅游:2008年将是公司经营转折年
    投机题材股:新一轮调整正在酝酿中
    海螺水泥(600585) 产能扩张节能降耗 奠定基础
    S爱建(600643) 投资收益推动业绩大幅增长
    万东医疗(600055) 整合值得期待 估值仍有吸引力
    苏宁电器(002024) 持续竞争优势 打造百年苏宁
    ■荐股英雄榜
    煤炭板块:价格上涨推动估值提升
    中国保险:增长空间依然巨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投机题材股:新一轮调整正在酝酿中
    2007年07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昨日大盘展开了接近百余点的调整,而个股则被动地跟随着大幅下跌,调整幅度属于近期较大的水平。从细分个股来看,居于跌幅榜前列的,一是前期投机炒作严重的个股,如开开实业、中电广通、江苏开元等;二是近期的场内明星,包括古井贡酒、皇台酒业、西藏旅游等,这些个股的共同点就是借助朦胧的题材而超越业绩成分疯狂炒作,市盈率动则几十倍甚至数百倍,处于严重透支状态。从短期盘面分析,投机股的新一轮下跌,可能随着大盘运行氛围的紧张而展开。

      目前的运行氛围,对缺乏价值支撑的投机股来说非常不利。从大盘的趋势判断,短期仍处于超强势状态,但震荡将十分剧烈,这源于政策面严重压制,调控预期的不断增强将使后市行情举步维艰,多数个股将会处于弱势状态,而投机股更是很难获得再度翻身的机会。此外,量能在前期调控措施的影响下继续大幅萎缩,迫使短期资金、中长线资金不得不收缩战线,而撤离的品种无疑就是投机严重、没有价值基础的个股。截至昨日,“5·30”以来已经有数百只投机股出现50%以上的跌幅,深度套牢缺乏投资意识的股民。

      在大环境趋紧而投机股本身基本面无法发生实质性改善的情况下,我们继续强烈看空投机股。50%的跌幅是较大的,但对于某些个股来说依然只是开始,短期建议回避下列群体。

      第一是ST股。一轮沸沸扬扬的投机炒作结束后,ST股展开了急速回归,盘点整个板块情况,重组更多是想象,除了极少数公司获得实质性重组,多数个股的重组预期不过是空中楼阁,遥不可期。

      第二是资产注入概念。昨日西飞国际从涨停到跌停,反映了上市公司在获得资产注入时存在的不确定性较大,加之资产质量等方面仍需要改进,完全寄希望于资产注入,来改变公司的经营情况而实现腾飞,进而忽视公司本身的治理和经营能力,这种做法本身就值得商榷。如果上市公司没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资产整合以及持续经营,无论多么优质的资产注入,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无法产生盈利效应的包袱,当初多数上市公司都是属于集团公司较为优质的资产,但上市后,情况却出现了变化。(杭州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