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 版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印度铁矿无端上涨考验中国钢厂承受力
    我国电力装备制造 更加突出节能环保
    业界热议香港是否适合开石油期货
    中国工程院院士殷瑞钰:钢铁业应优先 切入循环经济
    山东盛大扩建4万吨 纳米碳酸钙生产线竣工投产
    首批国产支线飞机 新舟60明年飞国内航线
    5000座民营加油站待沽 年底或掀出售高潮
    上半年我国纺织生产和出口继续较快增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业界热议香港是否适合开石油期货
    2007年07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权威人士杨景民认为应在上海开设综合性石油市场

      ⊙本报记者 陈其珏

      

      本报上周在内地率先披露的“民建联建言在港开设石油期货市场”一事引发业内的高度关注和争鸣。近期,有多位权威人士就此发表观点,就香港是否适合作为石油期货市场的选址展开辩论。

      

      香港做石油期货不合适?

      “香港做石油期货并不合适。”昨天,上海一位石油领域的官方人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直接了当地回答。他指出,目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期货市场不是以现货市场为基础的。如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大豆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小麦期货,都是因为当地分别是大豆和小麦的主产地。石油期货也是如此,如新加坡尽管不是产油国,但它是亚洲过境油品的主要集散地。

      “而香港既不是集散地、也没有消费者、更没有生产者,有的只是投机客。从这个角度看,香港建石油期货市场的现实基础比较欠缺。”上述人士说。

      此外,他指出,在香港建石油期货市场还必须考虑出入境问题。“国境和关境是两码事。和内地有所不同,在香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交割库设在哪里?报价如何报?内地投资者如何参与?资金汇入汇出如何解决?这些都是现实难题。”

      “最后,对内地油企和国家战略来说,石油期货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否形成一个现货价。内地建石油期货市场所形成的价格有利于内地优化石油资源配置,但在香港建的话,除了成为‘投机者的天堂’外,不能给内地石油市场带来实际的指导意义。”该人士说。

      亨泰期货有限公司经理费力克斯也指出,成立石油期货市场意味着实物交割,香港目前还难以提供这些服务,也缺少市场管理的专业人员。

      

      杨景民认为上海最合适

      对此,中国石油期货方面的权威人士、老上海石油交易所总裁杨景民昨天向本报记者表示,中国未来构建的不应是单一的期货市场,而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石油市场,既包括现货、也包含期货。“这样,可以用现货来制约期货的炒作,也可以用期货来提升现货的交易。”

      在他看来,这个市场还是放在上海最合适。“一方面,上海有石油交易的经验和基础;另一方面,这里是金融中心,交通便利,靠近沿海,附近还有交割库。”

      他同时澄清一个概念:“并不是有了石油期货就有了定价权。石油期货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价,代表未来的油价趋势,有助于发现价格。”

      作为中国石油市场的“老人”,由杨景民任总裁的老上海石油交易所曾是中国最大的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日交易量当时居亚洲第一。该交易所在国务院整顿期货市场秩序时被关闭,国内各交易所上市的石油期货品种同时被叫停。此后多年来,他以筹备组组长的身份一直为新上海石油交易所的成立而奔波,目前仍担任上海石油交易所名誉董事长。

      值得注意的是,新鸿基金融执行董事唐登同样对民建联的这一建议持否定态度。他认为,香港成立石油期货市场时机尚未成熟。

      

      依然有人力挺香港

      但中国能源网CEO韩晓平此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一个真正国际化的石油期货市场应该能吸引各种类型的石化企业及航空公司、运输公司等有套保需求的机构参与交易。从这一点来说,香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优势。

      香港敦沛金融推广董事刘艳玲也指出,现在香港成立石油期货市场正是时候。石油行情日益看涨,内地也正在建立石油战略储备,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市场对风险对冲工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