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时事·海外
  • 7:专 版
  • 8:上证研究院·金融广角镜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特别报道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理财·钱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2007 年 7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静候敏感数据 债市持续多云
    无为胜有为
    人民币小幅回调
    今日发行340亿元央票
    下周发行6个月记账式国债
    ■聚焦上证所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一级交易商
    欧元刷新历史高位 “围城”效应再显
    次优贷款危机重伤美元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无为胜有为
    2007年07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琢磨

      

      昨天与同行们吃饭,互相询问最近在债券方面做什么。一朋友回答“无为”,众人不禁释然而笑,谓其参透了玄机,修“为”了得。确实,回头想来,这半年来买什么债都亏,“无为”却是最好的“作为”。

      最近看了多篇机构的债券市场半年报告,多数机构对后市依然看淡,少数机构认为有交易型机会。确实,债券市场从年初开始一路下跌,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反弹,从心理上和技术上都有反弹的要求,但目前市场环境仍不具备反弹的条件。债券供给量大是制约反弹的一个因素,长期特别国债和大量的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计划,使投资者对短线反弹的信心不足。下半年中央将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但由于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固定资产投资和通胀数据都难以缓解,调控措施短期内不一定立即见效。如果三季度的宏观数据得到控制,债市应该有一波反弹;如果三季度数据仍然不降,不排除在四季度初还有加息等紧缩性货币政策出台。

      债市相对宽松的时期在四季度,10、11月份是企业资金回笼期,银行资金普遍充裕,信贷投放速度减缓,固定资产投资下降,CPI也会回落。因此10月下旬和11月份是参与债券市场反弹较好时间窗口,但时间不会太长。随着银行资金的充裕,12月份估计央行又要为控制来年信贷规模进行前瞻性紧缩,加上参与反弹机构的落袋为安和套牢机构的逢高减仓行为,债券市场又将开始又一个下降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