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者并不购买平台,不购买标准,也不购买战略,只购买自己醉心的产品。
6月29日,美国的史蒂夫·乔布斯刮起了一股强劲旋风,iPhone开始销售一周之内,已启用了100万部iPhone手机。乔布斯只用了6天就实现了原来年底之前销售100万部iPhone的目标。刚推出的第一年只卖出10万台的iPod,如今吸引了全球媒体和重要消费类电子制造商的眼球。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LG、西门子等等都在紧张地关注,iPhone是否会重塑手机和消费类电子行业的未来。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iPhone已经重新塑造了苹果市值。截至7月12日,苹果市值已经从去年底的450亿美元提升到1159.63亿美元,超越了甲骨文和戴尔。分析师更乐观预计,苹果市值将在18个月内超越IBM(市值1450亿美元)和英特尔(1610亿美元)。
中国现在当仁不让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生产大国,可惜,还没有一家消费类电子的世界级品牌。收购IBM PC后的联想,已扯起了中国电子消费品的大旗,积蓄了冲击一流消费类电子品牌的潜能,可是因为视野与思维的局限,一时还找不到魂魄和载体。电子消费品的灵魂是什么?iPhone是关乎消费类电子和手机产业未来的一个“小物件”。或许,中国人需要跟着乔布斯和他的iPhone,来理解消费类电子的未来。
最了解乔布斯的当数比尔·盖茨,这个持续了30年的强势竞争对手。盖茨新近这样评价乔布斯:“苹果公司一直致力于生产消费者想用的产品。乔布斯似乎总能够了解行业下一步会向什么方向发展。他拥有难以置信的品味和高雅。”乔布斯本人不是技术尖子。他擅长的是商业判断力和对商业模式的敏锐感触力。
素来被视作离经叛道者的乔布斯,实际上却是一个对人性虔敬的信徒。他的所有的奇思妙想和对新产品的大胆构思,实际上都是发源于对人性的至察。他深知自己,也知世人。惊奇是人类的瑰宝。消费者不购买平台,不购买标准,也不购买战略,只购买自己所醉心的产品。当巨头们聚在一起创立标准的时候,乔布斯则躲在一隅醉心研究他的“小物件”。他的所有的奇思妙想和对新产品的大胆构思,都发源于对人性的至察。
1976年,乔布斯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Steve Wozniak)在一间车库里创建了苹果,比IBM进入个人计算机市场早了5年。史蒂夫·沃兹尼亚克所写的BASIC堪称世界第一,缺点是只支持整数计算,不支持浮点。乔布斯要求加入这一功能,但并没有得到满足。于是,乔布斯砸下3.1万美元血本,向刚出道的比尔·盖茨寻求帮助。当时,微软拥有最受欢迎、最优秀的浮点BASIC。于是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乔布斯也因此成为IT行业奠基人之一。苹果公司成了规模上市公司后,乔布斯面对投资者和监管机构要求规范的压力,厌倦了。当时他对管理有一种莫名的神秘感,于是不惜自己让位请来高手CEO。可是高手带来了官僚体制,最后引发了一场宫廷政变,乔布斯被废。
离开乔布斯的苹果随后却步入泥沼。不得不收购乔布斯新创的Next公司和皮克斯公司,以求新生。乔布斯大刀阔斧改组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砍掉没有起色的产品线以及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使苹果恢复了元气。
凭借判断力与高品味,乔布斯把产品创新基因也重新植入了苹果。苹果再度成为世界的宠儿,开发出的“小物件”Mac、Next、Powerbook、Nano、iMac、iTune、iPode等等,改变了媒体业、音乐界以及电子消费品的格局。新近上市的“小物件”iPhone,很有可能颠覆手机产业和消费类电产业现有格局。IDC的研究报告说,苹果iPhone将对美国移动电话行业产生影响。iPhone的整个吸引力不是一种功能或者设计,而是整体的效果。
乔布斯的苹果所醉心的“小物件”,正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灵魂。苹果战略实际上很简单:只要聚焦于制造最好的产品,回报自然随之而来。苹果的每样产品都卓尔不群。在苹果公司的会议上,乔布斯可以懒散地把鞋子脱掉,把脚架在桌子上来回晃动,但是在追求产品品质上,乔布斯强求的却是一种残忍的完美主义。
我们也可以把乔布斯的使命意识理解为一种内在的责任自觉。它出发点和终点都不是现实的物质财富,而是通过“小物件”造福人类和改变世界的意志力,一种在精神和灵魂层面把握未来先机的一种最本质的原动力。中国一流消费类电子厂商,却不具备这样的意志力。他们太多与市场的紧密联系,太过熟悉渠道,以至于沉迷于熟悉的业务模式,而不知道掌握关乎未来技术走向的“小物件”。他们口头上会说重要,还会出台一系列战略,甚至还会加大研发投入,但是对未来的嗅觉就是不肯光顾他们。
苹果尊重本真。苹果在消费类电子市场上的权势带来一种潮流,迫使企业将注意力放在提供对消费者更为友好的零件、软件、服务上。如果厂家都能把精力放在性价比的产品上,那对人类是多么大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