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玲
2007年7月15日下午3点,旅美艺术家谢晓泽的纸本作品展———《记忆的残影》在丹麦艺术中心开幕。谢晓泽的绘画图像来源于报刊刊登的政治新闻照片,继油画重现书刊摄影之后,他的新尝试在于利用水墨所特有的黑白简约与概括写意的特性,为我们再次阅读这些熟悉的图像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谢晓泽,1966年出生于广东,现居美国宾夕法尼亚和北京,曾在多个国家举办过个展和联展,包括最近在美国纽约查尔斯考尔斯画廊、加拿大多伦多市的麦提维耶画廊和比利时根特市的现代中国艺术基金会的个展。谢晓泽2003年曾在北京艺术文件仓库举办过名为“日常生活的平静流逝”的个展,“记忆的残影”是他在国内的第二个展览。谢晓泽2005年开始对宣纸和水墨的无心试验,此次展览展出的正是2005、2006两年来的绘画成果。
由于画的尺寸远大于报刊图片,图像呈现必然的模糊性。这可以表示空间的拉伸感,同时也可以是暗含时间的跨度: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曾经被人熟悉、面目清晰的人与事,已经越变越模糊,或许,终有一天,消散的再无法被后人辨识,剩下的只是些许、模糊的“记忆残影”。谢晓泽说,他喜欢这种黑白色调,喜欢这种概括简约的表达,接下来他会继续尝试,让画面更加的简约写意。中国画里有水墨写意一科,并且有大成的艺术家,不禁遥想,过往的时代出的是诸如梁楷、八大这样的写意画家,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再出写意画家莫非就是谢晓泽这样的“时政写意”?虽然还不能与美术史上的大家相提并论,但至少确实是具有时代性的尝试。
除了利用绘画,油画、水墨形式外,谢晓泽还利用装置和Video的形式。此次展览的展厅中央就布置了一件装置作品———报纸摞叠成的方柱。可以清楚地辨认出装置是报纸材料,有文有字,但具体的内容已无法被辨识也不再被在意。这个装置一方面可以说明绘画图像的出处,也是对这些来源于报纸的图像归处的深度思考。西川有言,“历史只记录少数人的丰功伟绩,其他人说话汇合为沉默”,而这少数人能留下的也只不过是支离破碎的残影。政治家总是想通过事端让自己可以留下身影,可是时间就像硫酸不给谁留下余地,残留的形象已不再是原本的而只是后人的“自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