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关注已久的宝钢集团“收购”包钢集团事宜,终于以双方日前正式签署《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揭开面纱,然而最终出笼的方案并非人们原来以为的“收购”,而是“战略合作”,在这个合作中,宝钢集团担纲的角色是———协助包钢集团将现有的1000万吨产能进行产业升级。
在宝钢股份和包钢股份同时发布的公告中,一句“宝钢集团将协助包钢集团现有的1000万吨产能进行产业升级”,似乎令人更多地感到双方这次合作的“框架”意味。不过据行业研究员分析,这次合作的看点不妨放远一点,就是分步走策略:第一步是在包钢集团整体上市的基础上与宝钢集团合作,通过采取宝钢集团参股的形式,通过对现有1000万吨产能进行产品结构调整,今年内实现100亿美金的产值。第二步是宝钢集团与包钢集团联合新上500万吨的钢铁项目,使包钢集团的总产能达到1500万吨,成为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
这一招,之前宝钢集团与邯钢集团的战略合作曾经使用过。今年5月,宝钢集团和邯钢集团签署协议,双方分别出资50%,建设“邯钢新区”年产460万吨钢的精品板材生产线,其中宝钢集团以货币资金出资,而邯钢集团以现金加实物的方式出资。
相比与邯钢和包钢的合作,今年1月,宝钢收购八一钢铁则十分“干净利落”,但对马钢集团的并购却收效甚微。今年1月,马钢与宝钢签订了一份管理输出战略联盟,却没有任何实质项目,只是给了宝钢一个排他性的选择权,也即如果日后重组,宝钢集团具有优先重组的权利。可是随着马钢集团对合钢集团的整合、做大,宝钢集团和马钢集团实际上渐行渐远。于是,宝钢集团和包钢集团、邯钢集团的合作就成为宝钢“整合国内钢铁企业”的第三种途径,即先以项目合作为主,不涉及股本转让问题,而后再在合作中探索整合之路。
国金证券分析师说,并购在行业景气时难度会增加,但问题是钢铁行业自2003年以来长期处于行业景气中,大约只在2005年底至2006年初经历了一次短期低谷,也不足以构成并购的时机,所以宝钢在这个时候选择并购和整合国内钢铁企业,应当有其深刻的原因。
一个特点是,钢铁行业的整合多是国有股份之间的划转,我国政府一直在大力助推,希望钢铁行业能够尽快提高集中度,但地方政府态度很大程度影响着整合的过程。八一钢铁的顺利收购,很大程度得益于新疆当地政府的支持,但是如果碰到地区政府对此有所保留,并购就不那么容易了。
以宝邯合作为例,宝钢本欲直接收购国有股份,但后来看准邯钢集团持股比例不断降低,转而到二级市场收购邯钢股份。而此次与包钢集团的合作,之前也曾传出有宝钢集团内部人士感叹合作不像与八钢合作那样乐观。
另一个受到关注的因素是,宝钢集团今年起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即到2012年其钢铁产能力争达到5000万吨以上。为此,宝钢集团需要在自建生产基地的同时,通过资本运作来实现“跑马圈地”来实现产能扩张。对于宝钢集团来说,全国范围内的整合并购战略,主要是出于完善产业链、完成全国布点的需要。
包钢集团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地域和市场优势。包钢集团的白云鄂博矿是世界瞩目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包钢以钢铁和稀土为主业的产业优势。
兴业证券的行业研究员认为,包钢集团不仅在资源上和宝钢集团形成互补,在技术上同样互补,比如其掌握的重轨技术走在全国前列。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宝钢集团的整合并购战略有其全国布点的特征。华北地区是中国钢铁的主要生产基地,环渤海经济区钢铁技术集中,而位于内蒙古的包钢集团靠近华北方便向环渤海经济区输送钢铁。
可见,“敲定”包钢集团之后,宝钢集团已经形成了诸多北部布点,那么宝钢集团会不会就此收手?研究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不仅不会收手,根据宝钢集团的全国战略需要,宝钢集团很可能开始着手整合南方钢铁资源,韶钢集团、三明钢铁厂都可能是其下一个目标。
此外,宝钢集团和包钢集团的战略合作声明公布之后,不少人感叹宝钢集团正在大步迈向国际性的钢铁龙头,但据业内人士介绍事实恰恰相反。实际上,近年来钢铁业面临国际性的大整合。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安塞乐-米塔尔在一次次收购之后产能已达1亿吨,而宝钢集团目前的产能还不到3000万吨,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渐渐拉大。这大概也是近来宝钢集团急于并购整合的另一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