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这似乎不是问题,萨科齐本人就是法国最大右翼政党———人民运动联盟的主席,他曾经一再称自己崇尚自由企业制度。但是,入主爱丽舍宫不到100天,萨科齐政治面目就变得模糊不清了:他组建的第一届内阁中有好几位著名的左翼人士,他最近要求欧元贬值、将法国经济困境归咎于欧盟的规章制度、认为竞争不符合欧盟特性、反对市场经济的“专制”、主张继续资助靠国家财政度日的法国名牌企业等言论与左派如出一辙。有的欧洲媒体因此而引述经济学家的话说萨科齐是“说右派的话,干左派的事”。
欧盟官员本来希望信奉市场经济的法国新总统能够像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样,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复兴法国经济。因为,对整个欧盟经济来说,如果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经济也能够焕发活力的话,法德两大发动机就能把困顿多年的欧盟经济推上持续增长的快车道,欧洲一体化也会获得更多的发展动力。历史经验证明,凡是欧洲经济较好的时期,也是欧洲一体化发展较快的时期。
一些脑筋灵活的学者已经感到,引经据典地分析萨科齐的经济政策主张和言论以判断他信奉的是哪家经济学,未免太书生气了,因为在政坛混了几十年的萨科齐首先是个政治家,他在谈论经济问题时心里想的一定是它们的政治价值。许多年来,萨科齐从不隐讳他对爱丽舍宫宝座的向往,因此他所关心的议题,包括经济议题,都必须为这个政治目标服务。在这方面,萨科齐既是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也是善于出奇制胜的战术家。
2003年,萨科齐出任财长后所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批准动用国家财政购买濒临破产的阿尔斯通公司21%的股票,使这家以生产高速列车闻名的大企业起死回生。对于此举的利弊,法国媒体和学术界迄今仍有很大争议,认为萨科齐的决定违背了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原则。但是,对于萨科齐的个人政治前途来说,其意义非同小可。首先,阿尔斯通公司保住了25000个就业岗位,在大选时势必将给萨科齐带来数以万计的选票。其次,在大选渐入高潮的2006年,萨科齐又决定将政府控制的该公司的股票抛掉,一举赚了12.6亿欧元,赢得法国舆论一片赞叹,为他确立了“精明能干”的形象。这对增加萨科齐的获胜机会也很重要,因为在法治比较健全的西方国家,选民们并不指望选个“大好人”,反正有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的体制去约束国家领导人,他们往往希望选出一个精明能干的人,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
在今年大选期间,萨科齐还利用另一个经济议题捞了不少选票:以强硬的行政手段迫使法国两家最大的连锁超市———家乐福和蕾克蕾同意降低物价。虽然萨科齐的这一决定又遭经济学家们大肆攻击(这对萨科齐反而是求之不得的美事,因为这些经济学家愈是攻击他,愈是突出了他在这一事件中的个人作用),指责他违背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但是法国中下层民众对这件事情的反应是可想而知的。事后,连政敌都不得不感叹萨科齐精于算计和投机取巧的本事。
在当选了总统和随后领导人民运动联盟赢得国民议会选举以后,物价和就业在萨科齐经济政策中的地位便可能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将是经济增长率,因为,萨科齐现在要考虑的是他的历史地位了,即如何才能青史留名。
不少分析家指出,萨科齐几位前任的最大败笔都是没有把法国经济搞好。在过去的25年里,法国人均GDP指标在世界上的排名从第七位下降到第十七位。心高气傲的希拉克在国际事务中一再向美国叫板,但成效甚微,主要原因是没有强盛的国力。法国人至今仍然无比崇敬戴高乐将军,就因为在戴高乐将军当总统时,是法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期。在整个60年代,法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高达6%,是英国的3倍。正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下,法国建立了使后来的几代人受益匪浅的高福利制度,还独立建成由陆基洲际核导弹、空中核力量及导弹核潜艇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核力量,从而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萨科齐很清楚,后代评论他经济业绩时首先看到的不会是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而是经济增长率。当然,这对实现萨科齐振兴法国经济的目标也不矛盾,把“蛋糕”做大了,其他的事情都会比较好办。因此,分析家发现,萨科齐上台后已经悄悄地把经济增长率列为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了。他宣布减税、将实现财政平衡的时间推迟两年、要求欧洲中央银行降低欧元的汇率来刺激出口和鼓励法国人摆脱每周工作35小时的束缚多干活多赚钱,都是为了加快法国的经济增长率。
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萨科齐的经济政策和即将出台的改革方案,可能比较容易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