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与先进国家差距在缩小。”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工程师隋永滨如此说。
对国家而言,显著成绩源于一个逼人的定理:一国的现代化不可能用钱从国外买来。装备中国工业的重任一定要由自己的装备工业来担纲。
有关数据显示,装备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其各项经济指标占全国工业的比重高达1/5至1/4。而作为高新技术的载体,信息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等,无一不通过装备制造业创造。
“面对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依托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以重大技术装备为突破口,带动装备制造业全面振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柳百成说。
而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只有进行机制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攻克核心技术,才能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企业个体的创新离不开政策环境。而事实清楚地表明,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正日益上升为全社会的共识,成为“国家战略”。
2006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规定,对订购和使用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的国家重点工程,可优先予以安排。用户单位购买首台(套)国产重大装备,国家将通过有关专项资金适当补贴,或采取加速折旧等方式给予支持。
同时,《意见》还在法规建设、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明确思路。
“利好”的消息远不止于此。财政部等四部委今年发出通知,对国内企业为开发、制造有关装备而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所缴纳的进口关税,以及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实行先征后退。所退税款“主要用于企业自主创新”。
专家指出,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空前发展机遇:国外诸多装备制造产业向中国转移;我国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提供较充足内需保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不久的将来,装备制造业必将更好地担起“装备中国”的重大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