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收缩流动性真的不足为惧吗?
    巴菲特红海掘金之二 判断成长性是价值投资的基础
    十佳分析师指数
    持续创新高是不现实的
    今日视频·在线
    “黄金十年”之我见
    可能是一个陷阱
    上证网友指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收缩流动性真的不足为惧吗?
    2007年08月0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制图
      市场重新回到了上半年的一幕幕情景———每次股市都是以上涨来对待利空政策出台,利空麻木再度显现在盘面上。对于近期连续出台的加息、减少利息税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市场都报以利空麻木的态度。这种景象多次在今年上半年的行情中出现过,再度重现并不足为奇,只是处于历史高位的大盘对待利空的麻木态度是否会始终持续下去呢?

      ⊙海通证券 吴一萍

      

      利空累积风险可能会超过市场预期

      央行面对庞大的流动性的确非常头疼,不得不将准备金率的“猛药”当作平常手段来使用,由于效用有限,多次使用也没有导致市场流动性得以收紧,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股市受到负面影响的力度是微弱的。我们可以从反映市场利率的Shibor走势上看到,只是在4月底紧缩政策和长假“夹击”下市场利率迅速走高,但之后就回归低位的平静,之后的紧缩性政策也都只是带来脉冲式的上扬。这反映出流动性泛滥的格局充斥着整个市场,股市的资金供应当然不会因为多次的上调准备金率和加息所改变。这是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的一个方面。

      但是,让我们来看看问题的另一面。中国是否会任由流动性泛滥造成的资产价格泡沫膨胀迅速升温呢?换句话说,流动性泛滥难以收缩是全球大背景造成的、中国也难以避免,这种状况的客观存在就不加以约束吗?恐怕不能得出肯定的答案。第一,频率加快的紧缩性政策出台本身就代表调控的含义,意味着后续的调控政策可能会多方面地密集出台,利空不是出尽、而可能加快频率,不能简单认为我们处于政策真空期。第二,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有滞后效应,现阶段的市场利率不上升不代表未来一、两个月后市场利率不上升,股市资金的供应在持续的流动性收紧政策出台后可能会面临压力;第三,综合性的多管齐下的收缩政策可能出台,除了针对境内商业银行的收缩政策之外,外管局发布的首季短期外债占比57.5%已经远远超过25%的国际警戒线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估计对于热钱流入将采取相应的手段控制。

      对于紧缩性政策的理解不能简单从一个方面来看问题,如果综合多个方面来观察,就可能不会得出流动性收缩不影响股市的结论来了。短期内市场的理解可能如此,但是利空如果累积下去,释放起来能量就可能超过市场的预期。

      

      成交量维持温和状态

      从股指上面反映的是多头对于利空出尽的理解,但是从成交量上面却没有表露出这种看法,成交量维持在温和的水平,没有放大的迹象,说明尽管不把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利空视为股市的威胁,但是也没有高涨的入市冲动显露。从7月的月线来看,16.97%的涨幅和较前月萎缩40%的成交量形成鲜明对比,量价配合很不理想。如果单纯从量能的角度来看,上涨是缺乏足够的多头支持的,但是4000点站稳到创新高的这一波行情都始终保持着成交量不放大的状态,这种温和的成交量究竟代表了什么含义呢?

      笔者认为说明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多空的交战从散户上升为机构,5·30之前的高换手代表着散户资金频繁进出的忙碌,而目前的格局掌握在基金等机构手中,不紧不慢或是态度不明朗是制约成交量放大的因素;二是温和的成交量维持有利于温和逼空行情的延长,股指上涨动力主要来自于权重指标股,而这类个股往往是散户回避的品种,利用这种心态展开“温和逼空”才能成功,而如果成交量逐步或者突然放大,则这种逼空可能就完成了目的。因此,这种温和的成交量可能在短期内维持,也才能完成逼空和诱多的目的。

      谨慎看待蓝筹的板块轮动

      整个中报业绩浪的“火炬传递”行动在各个蓝筹板块之间展开,从银行、地产到钢铁、煤炭,而周二的酒类板块又接过了火炬。这种各个蓝筹板块的轮动代表着这轮新高战役的主要动力和机构的态度,转战于各个板块的机构很可能在调整资产配置的比重,主要的理由是对于蓝筹估值的空间不可能存在较大的跳跃。

      因此,蓝筹的板块轮动可能掩盖一些股票的出局痕迹,短期内蓝筹的轮动依然可能持续,笔者建议对待这样的格局要保持一分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