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美国钢铁协会(AISI)、钢铁生产商协会(SMA)和北美特殊钢工业协会(SSINA)就2007年5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钢铁代表团访美期间发表的题为《中国钢铁产业:应对增长、整合与合理化改革》的白皮书发表了评论意见,对“白皮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持“完全不同的意见”。
昨日,五矿商会发布《关于中国钢铁产业和贸易的若干问题》,对相关问题再度进行澄清和反驳。该文认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不是所谓“政府补贴”所致,而美钢铁产业在过去三、四十年里依靠美国政府长期、全方位的补贴,补贴总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美方一方面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干预钢铁产业,另一方面又不断要求中国政府对钢铁产品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等其它行政手段,是自相矛盾。
不接受美方指责
五矿商会认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是中国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美方评论说,“中国的钢铁产业无权置WTO 规则不顾而在美国市场上畅行无阻”。这种无端指责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是不能接受的。
正如《为钢铁巨头买单》一书尖锐地指出:“在20世纪60年代,面对竞争威胁,美国的钢铁巨头非但没有制定全面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来应对新的现实问题,而是为了摆脱困境,把麻烦转嫁给了国外钢铁生产商,让他们成了替罪羊,并向美国政府寻求贸易限制和补贴。”
关于所谓“政府干预”,文章指出,中国的钢铁工业在过去30年里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了市场经济;摆脱了政府直接干预企业,企业按市场规则运作、发展。美方指责中国“不愿停止政府对钢铁及相关部门的所有、支持和干预”,是不符合事实的。
对于美方在“评论”中表示在行业调控方面“没有必要相信中国政府所谓的诚意”,五矿商会认为是中方不能接受的。文章指出,中国钢铁产业通过整合、关闭落后设备、对新增投资项目在环保标准、安全生产、节能减排、企业社会责任等规定了更加严格的条件,有效地抑制了钢铁产业投资增长。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对美钢铁出口未对其产业构成威胁
长期以来,美国从中国进口钢铁产品数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只占美国钢材进口总量7%以下。只有在2006 年才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根据最新统计,今年1至6月中国向美国出口钢材234.3 万吨,同比增长仅为1%。
五矿商会认为,中美钢铁贸易出现的不平衡状况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即美国经济增长强劲带动了钢材进口大幅增长;美国钢铁市场价格持高刺激了钢材进口大幅增长;美国钢铁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中国对美钢铁出口并没有对美国钢铁产业构成威胁。例如,2006 年美国钢铁公司(U.S.Steel)的是历史上经营状况最好的一年。
文章指出,中方注意到,美国钢铁业界对中国政府和钢铁行业存有较深的偏见和误解。究其原因,主要是美方不了解中国从一个钢材净进口国成为钢材净出口国的背景和原因;不了解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目标主要是满足国内需求增长,而不是为了出口;不了解中国政府在产能快速增加的同时就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产能盲目扩张,出口快速增长等客观事实。
美钢铁业“私有化”发展模式在中国行不通
对于美方“评论”认为,中国钢铁产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推进钢铁企业的私有化,为非中国公司拥有中国钢铁企业提供完全的、平等的机会”。五矿商会表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成功的,并且将继续按照这个模式发展下去。美国钢铁工业“私有化”的发展模式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事实证明中国钢材出口增加对这些进口国的钢材市场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中国钢材出口增加没有导致第三方国家的钢材转移到了美国市场,或者由于中国进口钢材的下降导致第三方国家出口的钢材从中国转移到了美国或其他国家的市场;中国钢材出口增加正是弥补了全球钢材需求增长的缺口。
■背景资料
英国《金融时报》7月30日报道,美国发布产业报告称,在过去10年中,中国钢铁行业得到了超过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推动了中国的钢铁生产,并让中国本土钢铁消费企业较世界其它国家的企业拥有了一种不公平的优势。美国钢铁协会是委托制定这份报告的两个美国行业贸易组织之一。该协会主席夏基表示,“没有证据”显示中国政府对国内钢铁企业的财政转移支付程度正在趋缓。
这份报告称,中国的钢铁行业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一,但如果没有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广泛深入影响”,中国钢铁工业不会成长得如此之快,而有些财政转移支付据称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WTO)规则。
该报告称,这些补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最大的20家钢铁企业(占总产量91%)是国有企业。财政转移支付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186亿美元的资本注入、173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及51亿美元的土地租金补贴。除非中国政府结束其对本国钢铁行业的财政支持政策,否则,美国和其他国家应当“加大努力”实行对中国的惩罚。虽然目前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钢铁量相对较小,但攀升速度很快。该报告还称,不公平的钢铁补贴压低了中国钢铁的价格,给予中国出口商不公平的财务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