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涨价成为一种习惯
2007年08月0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继2006年8月食用油价格率先上涨之后,今年4月份猪肉价格开始上涨,5月份鸡蛋价格又开始上涨。从7月份开始,几乎所有的食品都在成本的推动下开始向上调价。不管是方便面还是快餐或是炒瓜子,涨价的理由均是原料涨价以及运输成本上扬。
食品价格的上涨无疑触动了CPI指数中最关键的部分,在6月份CPI指数同比上扬4.4%之后,市场普遍预期7月份的CPI指数同比可能再度攀高,甚至有预期将可能达到5%的水平。管理层也按耐不住,发改委近日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出台。
由此可见,行政手段已经开始用于为下半年的CPI“降温”,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政策动向,背后所揭示的当前物价上涨的压力的确是不容小觑的。
接下来物价指数应该何去何从呢?一个初步的测算揭示,把猪肉、奶粉、鸡蛋、食用油的价格涨幅折算在一个三口之家的日常开销之中,那么一个月的支出将会多出200多元。而且因为全部关乎食品开销,需求弹性还非常小。那么可以预见的是,需求弹性很小的食品开销增长将会直接带动工资水平的普遍上扬。那么接下来似乎就应该轮到各行业各类产品全面性的成本推进,通胀有可能进入正向循环的一个过程。
那么,政策举措应该如何预期呢?除了继续紧缩流动性,从货币供给的源头尽可能遏制住价格上涨的空间之外,继续加息似乎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方向。先不谈加息政策的其他作用,仅仅是为了弥补利息收益和CPI增幅之间的缺口,年内估计还会有一次加息可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