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观点·评论
  • 4:特别报道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国内
    国务院要求稳定生猪市场供应
    廉租房保障范围将扩大到低收入家庭
    雷明:有些省份的GDP实际是零增长
    1790人在规定期限说清问题
    发改委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严打合谋涨价、哄抬物价行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雷明:有些省份的GDP实际是零增长
    2007年08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东京
      雷明介绍,绿色GDP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北京、上海经济增长与环境绩效“双高”;西北地区则“双差”,而经济高增长、但环境问题严重这种情形占了多数 资料图
      昨日,本报报道了上半年国家与地方两级GDP相差1.24万亿。针对两位数增长的各地GDP,绿色核算小组成员雷明告诉本报,有些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的,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达10%,扣除这方面成本的话,实际GDP实际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本报记者 薛黎 阮奇

      

      昨天,本报报道了国家与地方两级GDP差额扩大至1.24万亿。在上半年,各省区市公布的GDP增长率数据中,无一不是漂亮的两位数———13%、14%的增长率比比皆是。

      对于今年上半年部分省市公布的漂亮数据,绿色GDP核算小组成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雷明接受本报采访时却表示:有些省份以高能耗高污染为发展模式的,其环境污染治理成本最高可达10%,扣除这方面成本的话,实际GDP很可能就是零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绿色GDP存在区域差异

      绿色GDP,即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在现有国民核算体系基础上,扣除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后的GDP核算体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真实经济福利水平,反映经济活动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据雷明介绍,目前,我国绿色GDP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往往存在着三种发展模式,即经济增长与环境绩效“双高”,比如北京、上海;或者“双差”,比如西北地区,主要是经济水平差,还处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或者经济高增长,但环境问题严重,这种情形目前占了大多数。

      

      刺到地方政府痛处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2005年绿色GDP报告没有公布,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保总局、统计局本身在发布方式和发布内容上就有分歧;二是来自地方政府的阻力。

      据了解,绿色GDP刺到了一些地方政府的痛处。个别省市甚至公开发函给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要求不要公布。

      王金南说:“未发布的报告包含了31个省(区、市)的绿色GDP,以及全国的绿色GDP,分别用的是各自公布的GDP总量,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

      而对于绿色GDP是否应纳入政绩考核浪潮,王金南告诉记者,这只能是长远的一个趋势和方向,而要近期真正实行则还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部分省份需倒扣GDP

      王金南告诉记者,2005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其实去年年底就已完成并提交,污染损失和GDP扣减指数比2004年报告要更高。

      有据可查的信息显示,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曾于2006年9月联合公布了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已经完成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报告中,大约有2/3的省区市GDP扣减比重超过1.8%。其中,中部8省市的GDP污染扣减指数为2.14%,西部12省市GDP污染扣减指数为3.16%。

      ■记者观察

      让GDP不再刺眼

      ⊙本报记者 阮奇

      

      各地半年GDP数据又一次亮丽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而加总起来的GDP总量,则让我们看到了提前超过德国、跻身世界三甲的预期。

      可是,那些动辄就是千亿、万亿的GDP以及两位数的增长数字,在各种民生、环保问题面前,是否会显得格外刺眼呢?

      在今年GDP可达20万亿的预期下,民生方面,部分群众仍然会在医院门前感到囊中羞涩;农民工子女仍然觉得城市学校的门槛那么遥远;在收入分配方面,城镇、农村居民收入上半年虽然分别增长14.2%与13.3%,但某些城市一个季度房价的涨幅就远远超过这些数字。

      GDP增长最终应带动全民福祉的期待仍然只是作为一个愿景而存在。

      在环境方面,多年环境破坏累积下来的结果,在这两年得到体现:去年连续高温的重庆,今年又遭遇115年来的大暴雨;除淮河沿线外,河南、山西、陕西、贵州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有学者说得好,惟GDP马首是瞻的政绩观,使地方政府间竞争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的同时,也造就了“重基本建设、轻公共服务和环境保护”的扭曲成本。

      在绿色GDP遮遮掩掩的时候,北京、浙江湖州等地主动公布自己的绿色GDP,这种看似自揭家丑的行为,令GDP还原真实,令GDP不再刺眼,这种行为体现着对GDP的尊重与理解。我们欢迎这样的行为,更尊重这样的从政理念。

      ■观点·争鸣

      本报记者 薛黎采访整理

      绿色GDP应该公布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

      为什么2005年绿色GDP报告没有公布,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环保总局、统计局本身在发布方式和发布内容上就有分歧;二是来自地方政府的发布阻力,当然主要还是上层分歧。

      目前不少地方仍然唯GDP至上,有个别省市还曾经向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正式发函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施加压力。

      绿色GDP涵盖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资源核算和环境核算两大部分。资源核算包括矿物资源、森林资源、耕地资源等。环境核算主要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成本核算。现在我们重点在做的主要是环境污染核算,这只是绿色GDP中的一部分,因此从系统性角度来说,目前还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绿色GDP核算体系,但并不是说系统没建立起来其他各项就不能做。

      绿色GDP可不公布

      北京大学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副主任蔡志洲:

      近两三年,我国官员政绩考核已经不再以GDP为惟一标尺,各地统计系统的独立性日渐增强,GDP由于领导压力方面造成浮动的现象已经开始减少,中央、地方GDP统计差距主要由于技术性因素,长官意志减少。

      所谓技术性因素是,地方统计GDP除工业外,基本是以推算的方式获得,而各地推算所依据的系数不同,就造成了差距。

      扣除掉价格因素后,地方与中央GDP的增长速度相差仅1个多百分点,这种误差可以接受。

      对于绿色GDP,同意谢伏瞻的看法,即鉴于国际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绿色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王东京:GDP应与官员考核彻底脱钩

      ⊙本报记者 薛黎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向本报记者表示,不管是不是“绿色”,只要GDP还是考核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就有冲动。他的建议是,GDP应与官员考核彻底脱钩。

      王东京表示,GDP核算指标的局限性,表现在为追求GDP数字的“好看”,个别地方政府官员不惜以破坏生态透支资源的方式来发展当地经济。

      记者了解到,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决定了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政治激励表现为地方官员的晋升,经济激励表现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而不管是哪种激励,最终都体现在GDP上,所以地方政府才会惟GDP马首是瞻。

      据王东京介绍,用GDP数字来对干部进行业绩考核,会迫使地方官员为发展当地经济去占用耕地、破坏资源。如西部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提高当地GDP,欢迎东部一些能源消耗型企业去投资,GDP虽然提高了,但却破坏了当地生态环境。

      对此,王东京告诉记者说:“只要GDP还是考核因素之一,地方政府就有冲动。”他认为GDP应与官员考核彻底脱钩,考核应以是否履行法律赋予政府的职能为标准。

      而对于目前正在热议的绿色GDP,王东京却表示,政府部门拟推出的将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官员考核挂钩的方法,相比现在单纯以GDP数字来衡量地方官员能力的考核标准,无疑是进步了一大截,可即使冠以“绿色”的名号,只要考核当中还是GDP占重头,地方政府仍然会去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数字,生态环境破坏仍将频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