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观点·评论
  • 4:特别报道
  • 6:环球财讯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研究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3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期货
    期货公司净资本管理或将撞上警戒线
    白糖二度收储 还是“零成交”?
    创新高后 国际油价何去何从?
    359.94亿! 白糖期货天量上攻
    百亿热钱再次搅动原油市场
    铜铝会议将在沪召开
    国际油价盘中回落近3%
    国内金价全线飘红
    仿真交易平稳上涨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白糖二度收储 还是“零成交”?
    2007年08月0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国家收储机构华商储备中心昨天对外表示,今年第二期国产糖竞价收储今天将如期进行。一周之前,因无人应价,首期国产糖收储活动开始后半小时就草草收场;按照白糖市场目前的报价情况,若不出意外,二次收储将再度陷入零成交的尴尬局面。

      7月20日,商务部等四部委下发了收储国产白糖的通知,通知称因国内食糖持续下跌,为保护农民和制糖企业的利益,稳定食糖市场价格,经国务院批准决定以3500元/吨的底价收储部分国产食糖。收储时间为每周五(从7月28日起),直至收满30万吨。

      不过,7月27日的首次收储行动并没有完成,由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已经高于3500元/吨的底价,当天没有任何糖厂愿意交货,直接导致收储计划流产。事实上,在此后的一周内,白糖现货期货价格均出现猛涨,目前主产区广西柳州的报价已上涨至3800元/吨以上,高出收储底价300多元。从理论上来说,在价格倒挂的前提下,恐怕没有任何糖厂愿意贱价出货,基本可以断言,白糖二度收储还将是“零成交”。

      糖价上涨究竟是炒作,还是供需状况发生了质变,目前有关部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早在年初的时候,发改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马占平曾表示,“国内糖价应该和国际糖价相比较而不是跟着走,太低了不行,过高了也不行。”实际上,去年的这个时候,国内白糖市场面临的不是收储,而是抛售。由于有关部门认定糖价过高,因此组织了大批国家储备糖通过拍卖的方式投向市场,试图把“过高”的糖价压制下来。

      现在我们所关心的是,到底什么样的价格才是合理的呢?

      这个问题恐怕难以回答。在成熟的商品市场,价格是市场自发形成的,供求矛盾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价格上;价格波动的剧烈程度彰显出供求矛盾的变化。如果说商品价格高了就有抛售,低了就有收储,势必令生产商、贸易商和消费商感到无所适从。有市场人士抱怨,那干脆直接制定一个官方糖价算了。

      即便是国储收购底价每吨3500元,也未必是合理的价格。可以说,国内现货糖价的连续走低是促使四部委出台收储政策的主要原因,但在收储消息公布后,糖价出现直线上扬,涨速之快,涨幅之大出人意料。其中不乏有大的糖厂为自身利益提高报价,甚至“捂盘惜售”制造紧张局面的因素作祟。此外,地方政府利益和投机者的行为也夹杂其中,糖价大幅上涨中的水分着实不少。

      其实,何不充分发挥期货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呢?与其花费巨大的成本组织抛售和收储,还不如把各方力量引导至期货市场,通过在期市的博弈“撞击”出相对合理的市场价格。

      出台白糖收储政策并不奇怪,奇怪的是一吨白糖也收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