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证券
  • 4:金融
  • 5:环球财讯
  • 6:时事
  • 7:天下
  • 8:上市公司
  • 9:产业·公司
  • 11:信息大全
  • 12:信息大全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披露
  • 15:艺术财经
  • 16:艺术财经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财经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财经要闻
    商务部:我国利用外资政策不可逆转
    非公经济参与 国防科工业建设指南发布
    广州市场90号汽油供应紧张 北京南京成品油批发价上调
    林毅夫:中国经济高增长将继续保持二三十年
    地交会冷清开场 三线城市成主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商务部:我国利用外资政策不可逆转
    2007年08月0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 资料图
      ⊙综合新华社电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昨天表示,我国利用外资的政策是不可逆转的。我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姜增伟在首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国际投资环境暨项目推介会”上说,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吸收的外资并不多。2006年,发达国家吸收外商投资达8000亿美元,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5%以上;其中,美国1773亿美元。而同年中国吸收外资695亿美元,只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中国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只有53美元,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仅占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

      他表示,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加速,国际投资十分活跃。在新一轮国际投资增长中,以服务外包为特征的全球产业转移成为重要推动力,以每年30%-40%的速度扩张,预计2007年全球服务外包的总量将达1.2万亿美元。国际投资合作前景广阔,银行、保险、商务服务、旅游、交通运输、信息及相关产业、分销、物流等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

      姜增伟说,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来华设立物流、金融、运营中心,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外商到中西部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推动服务领域的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便利化,提高政策的透明度。

      据介绍,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累计利用外资已达7000多亿美元,在WTO注册的160个服务贸易开放门类里,发达国家为108个,发展中国家是54个,中国开放的服务业门类已超过100个。

      姜增伟还在当日举行的“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发展战略高峰论坛”上表示,我国要实现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型,必须把做大做强自主品牌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他说,目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主要依靠低成本要素竞争。我国自主品牌发展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障碍。

      姜增伟指出,在当今国际分工体系中,发达国家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占据产业链高端,分享了主要利益。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缺少自主品牌,在国际交换中流失大量利润。“在全球化时代,品牌意味着实力,意味着利益,意味着竞争力;国际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品牌之争。”姜增伟说。

      专家观点

      四因素导致贸易顺差虚增

      ⊙本报综合报道

      

      海关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贸易顺差达269.1亿美元,创月度历史新高。对此,商务部研究员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各种短期因素和政策预期的影响,我国的贸易顺差是含有一定“水分”的。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王红霞表示,贸易顺差的长期持续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至特定阶段的必然表现,是由我国参与全球化分工的特有模式及产品竞争力所决定的。她说,受各种短期因素和政策预期的影响,贸易顺差中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分。

      据介绍,贸易顺差中的水分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政策调整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出口的冲动。如部分企业会赶在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实施前提前出口,而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会使一些企业加快出口而放慢进口。

      其次,人民币升值预期所诱发的投机行为也可能导致贸易顺差产生水分。例如,少数企业可能会伺机抬高出口价格,通过贸易渠道把热钱引入国内,以“赌”人民币升值。

      再次,部分企业通过虚报出口以骗取出口退税也是贸易顺差存在水分的原因之一。据估计,去年8月至12月,因“虚假出口”导致顺差同比虚增175亿美元,占同期贸易顺差的17%。

      最后,某些企业还会通过把已出口的货物再进口的方式,来享受进口保税的优惠。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存在1775亿美元的贸易顺差,而国货复进口高达733.6亿美元,逾四成顺差来源于为骗取出口退税而进行的进出口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