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8日至12日在纽约举办第一届年度亚洲当代艺术节,从此那些热衷于参与国际事务或者总要和国际化简单的沾点边的人们,又多了一个平台。可是不知道怎么总是让人有点崩溃,混到如今的中国艺术市场依然是要对”来,我给你个机会!”如聆圣音?
曾几何时,我们的艺术市场经营惨淡,那些历史久远(其实也就是10来年)的画廊大都是惨淡经营挺过来的。而今终于迎来了中国当代艺术暴发的那一天,北京也终于跻身全球艺术市场的中心行列,我们的艺术家也是大展频频,绝对是国际化亮相,高兴的话可以将自己的展览开到任何资本能够达到的角落,也就是说如今的北京和中国艺术家并不缺少国际化的关注度。可是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我们的一些画廊依然是对于海外的机会趋之若鹜,颇让人想起那个台词“来,我给你个机会!”。国际化是个很必要的词汇,但是不代表说你的脚曾经踩在迈阿密的沙滩上你就国际化了,国际化是一种机制,是一种价值链条的开发、传播和掌控,借由智慧和资本的运作将一个完备的理念和模式推行到国际空间中去。
据说好多的国外展览都是要先交一个价格不菲的申请费用,有的机构如果申请不成功费用还不退还,真是蛮有权威。但是这个世界上真正手握权力和人脉宝藏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人。英国伦敦的《Art Review》杂志连续5年推出了THE POWER 100的评选名单,在这5年中人们可以看到在这个名单中大部分的房客都是熟面孔,新人的出现绝对是凤毛麟角,那这些层出不穷的国际大展主办人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他们真的具备如所说的那样的能力吗?如果不具备那参加这样的活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所以说中国的艺术市场运作人士们是不是该到了需要严谨一点的时候了,先看清事情的真实状况再决定什么好像是最基本的素质。如今的中国不是一个沾点外来气息和异域风情就会激动若狂的时代了,如果还有那种迷信未免有点天真的可爱。
当然,任何高品质的海外活动的举办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都是有所助益的。将在11月份举办的亚洲艺术节如能成功举办和创意化操作,那对整个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当代艺术推广帮助将是很大的。就像商业体系中苏富比和佳士得的亚洲当代艺术的概念推动一样,如在一些博览会和艺术节中将这些概念非商业地发掘出来,那无疑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对于整个亚洲艺术与欧美艺术的交流 ,对于增进互相的了解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我们希望越来越多的海外艺术展览或者博览会不要仅仅是居高临下给谁个机会,而是要真正的承担起自己的利益获得所应付出的责任和义务,否则大部分中国人已经学会熟练的说“NO”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