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海外
  • 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8:上证研究院
  • 9:上市公司特刊
  • 10:上市公司特刊
  • 11:
  • 12:上市公司特刊
  • 13:上市公司特刊
  • 14:上市公司特刊
  • 15:上市公司特刊
  • 16:上市公司特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特别报道
  • C4:基金·特别报道
  • C5:基金·特别报道
  • C6:基金·基金投资
  • C7:基金·基金投资
  • C8:基金·投资基金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海外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8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专栏
    当学术娱乐化以后……
    有了《华尔街日报》 默氏帝国金瓯无缺
    信息公开之轮将行走多远
    祖父 在我心中的矛盾形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祖父 在我心中的矛盾形象
    2007年08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葛红兵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

      我的祖父有兄弟三个。曾祖父是开明人,曾经入股张謇办的纱厂。我的大伯祖,继承了曾祖父的棉纱生意,据说是更为开明,他在我们南通乡下,是最早把孩子送到上海读书的人,他的一个儿子曾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祖父是老三,大家就叫他葛老三。

      祖父死后,我多次梦见祖父。祖父穿着白色的长袍,骑着自行车。他在路边和我说话,然后,我--我不记得了。我流着泪醒来。

      很奇怪。在我真实的生活和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见过祖父穿长袍,我是1968年生的,那个时候祖父早就不穿长袍了。可是,我把我的梦讲给祖母听,她说:对的,你祖父当年,就是喜欢穿白袍的。

      为什么呢?我的祖父,他活着的时候,从来没有在我面前穿过长袍,但是,他死了,却穿着长袍在我的梦里出现。

      我并不特别爱我的祖父。我的记忆里,祖父总是低头扫地的样子,他早早地起来,在场院里扫啊扫啊,我们起来的时候,场院已经扫过了,干净得可以照见人影,奶奶嫌他扫得多,扫得太干净了,场院里的土,明显地被扫掉了一层,比别家的场院低了,雨天就要积水;还有就是祖父埋头在灶下烧火的样子,风箱的声音啪啦啪啦地响,锅里的水开了,风箱还是在在啪啦啪啦地响,祖父不知道停啊,奶奶嫌祖父烧火太旺,费柴。小时候,我就觉得,祖父就是这样的,他是烧火和扫地的,那是他的工作,忍气吞声的工作。

      在少年孩子的心目中,家里的男人总是地位不高,就像现在,我在我儿子的心目中,地位没有我妻子高一样。

      我是很多年以后,才知道一个男人扫地和烧火———他有多悲哀。

      后来,我写《我的N种生活》,专门写了一章,《祖父在街上荒唐地转悠》,我那时已经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有点儿知道那种悲哀了--无能为力的悲哀。

      可是谁知道呢?祖父也曾经辉煌过,他曾经在狼山脚下的"新港镇"开过酿酒坊,最多的时候,酒坛(缸?)有上千只。整个狼山一带,特别是山上的酒都是祖父提供的。小时候,有好几次,祖父母带我去新港镇他们的老朋友家里去参加婚礼或者节日的活动,他们就会指着公交车站旁一块儿地,说:"那是以前我们开酿酒坊的地方"。那个时候,我才六七岁,还不能理解,一对老人,回忆他们青年时代的生活,心境是什么样的。我问:为什么不开了呢?为什么不在镇上呆下去呢?那时候,我只是羡慕城里人,怨恨我的祖父祖母,为什么没有在城里坚持下去,否则我也是城里人了。那时候,我不知道,我根本成不了城里人。

      祖父说:房子被日本人烧了,酿酒坊开不下去了。

      在祖父和祖母的讲述里,国民党军队驻扎在军山上,他们也训练,平时很威风,会用黄色的披肩盖住自己,然后匍匐在地上,把自己装扮成一堆土。可是,这群军人,却在日本人上岸之前,偷偷地溜了,溜得神不知鬼不觉--不,他们知道日本人什么时候上岸,他们提前溜了,留下了可怜的老百姓。

      可以想见,祖父们有多悲伤--江北的南通,那个时代也许在国家版图上是及其微末的,微末到了根本没有必要为它打一仗的必要,撤吧,把它让给日本吧,而且这种让是不用通知那些百姓的,相反要瞒着百姓,否则,百姓一起跟着跑,哪里得了?三国时刘备逃跑的时候不忍心扔掉自己的百姓,但是国民政府就没有刘备的好心了。

      祖父后来到观音山镇开酿酒坊,解放后回乡务农。可惜,他一个人的力量,无论如何是不能让7个孩子都吃饱的--不算上夭折的两个孩子,他送了一个女儿给别人家做童养媳,送走了一个大儿子、一个大女儿去新疆支边……

      我不知道怎样概括祖父的一生。也不知道怎样料理祖父在我心目中的位置。

      祖父去世,父亲没有通知我,他要父亲不要告诉我,因为他认为他的孙子在外读书,是要有大出息了,他要孙子安心读书。

      暑假,我回到家,一脚踏进堂屋,看见了祖父的牌位。后来我回忆不起来了,真的,我不知道我当时到底怎么了,我跪在祖父的牌位前哭泣,祖母跟在我的身后,她本来是想挡住我的,不让我去堂屋。

      我从小由我的祖父祖母带大,祖父睡觉前还要在帐子里抽上一袋两袋水烟,我闻着烟味,才能睡得着,睡得香。可是,那年开始,我没有水烟的味道可以闻了———我常常一个人坐在祖父的牌位前,一坐就是一个下午,祖母担心我了,不让我一个人呆在堂屋里,见我去堂屋就拉我,怕我想不开--那是我第一次经历至亲之人的死亡,但是,祖母也应该放心,祖父在天上看着我,我在堂屋里枯坐,他一定能看到,他一定不会让我心碎到不能站起。

      在我的记忆里,祖父的形象是混乱的,祖母说,祖父有很多女人,祖父脑溢血昏睡濒危时,常常会在梦中惊厥大叫,祖母就用扫帚各处挥舞,祖母说:他那些女人来找他了,要带他去了。祖母又说,祖父喜欢赌博……但我知道祖父是自尊而有勤劳的,他有很高的才能,但是,那个时代,一个农民的才能只会给他带来更深重的悲剧:他私自酿酒,走乡串户去卖,结果可想而知;他养猪仔,在后院里种竹子,我们也可想而知,他的结局会是什么。他不可能成功,这些只能给他带来灾难。

      我是渐渐到了成年才理解了祖父的无能为力的哀恸的,也才理解了祖母对祖父的感情,为什么她常常在报怨,但是,祖父过世了,她却不能独活。

      祖父那天一个人步行25里,到农场来,他在农场等了一个下午,等到农场的人下工,等到他的儿子放工回家,他在他的二儿子家喝了一碗酒,吃了一碗粥,拿了10块钱,他要回去交税--他在夜色中骑车回家,他拿到钱了,急着回家--他还有25里路要走,不能耽搁,他走啊,走啊,走不动了,就坐在路边歇歇,农场的人看见他一路歇,走几里就歇一下,他真的是走不动了呢!然后,农场的人看见他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