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信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规避房贷市场风险 不能仅靠“盛世危言”
    成品油价格 能够稳定多久?
    鼓励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易助推泡沫
    人民币更快升值美国将承担更多压力
    加息模式变化凸显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鼓励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易助推泡沫
    2007年08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 刘道伟
      ⊙冯玉国

      

      8月4日,中国地交会房地产金融投资论坛和房地产创新论坛在京举办,多位专家齐集一堂,共同号脉中国房地产业。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韩复龄认为,我国目前房地产业融资结构相当不合理,银行融资比例过高使房地产行业系统风险很大。要改变目前的不合理现状,通过借壳融资将房地产企业装入上市公司是比较便捷的方式,他还特别提出了国美地产借壳中关村等几个地产企业借壳的案例。

      韩复龄所提建议,意在改变房地产市场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发展的现状,以防止房地产业起伏可能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潜在风险。不可否认,融资渠道的改变将在一定程度上分流银行的潜在风险,但这也仅仅是分流而已,只是把风险从金融领域向股市转移,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滋生出新的风险和问题。

      众所周知,目前的房价上涨与金融系统出于逐利目的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强力支持有关。由于房价快速上涨,房贷成为银行风险最小、收益最丰厚最稳定的业务,不少银行为了争夺市场,争相降低门槛、降低贷款利率以换取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联姻。由此,房地产企业的绝大部分运行资金来源于银行。由于有银行撑腰且绝大部分风险转嫁到了银行身上,开发商就有了圈地囤地和囤积房源的勇气,这成为推动房价持续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倘若大力鼓励房地产企业借壳上市,房地产企业融资的成本更为低廉,风险更小。因为相对于银行,股市的广大投资者更为分散,加之现在监督机制存在的漏洞,投资者对房地产业的资金运用等情况的监管更弱,制约力更小,房地产业通过圈地囤地推高房价的底气将更足,因为其所有风险都转嫁给了比银行更为弱小和分散的广大投资者身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房地产业发生波动,就可能迅速波及股市,将风险扩大到整个资本市场层面。以日本为例,从1986年起,日本房地产业繁荣一片,房地产公司纷纷上市,而原来的一些上市公司也纷纷涉足房地产领域。但是,1991年,日本房市泡沫破灭,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企业纷纷倒闭。仅2000年,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破产企业总数的33.6%。在上市公司中,倒闭最多的就是房地产类上市公司。

      我国房价连续多年快速上涨,日本当年的繁荣和风险的影子,几乎都可以在我国房市中找到,这正是危险之处。目前,我国上市的房地产公司虽然只有60余家,但兼营房地产的上市公司却很多,在2003年时,涉足房地产领域的上市公司就超过了300家。随着房价的进一步上涨,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按捺不住寂寞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

      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润主要来源于房地产开发,其主营业务反而“退居二线”,这种主次颠倒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上市公司发展扩大主营业务的动力。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当美国通过设立纳斯达克市场为其科技产业插上腾飞翅膀的时候,我们却听任乃至鼓励越来越多的企业涉足房地产领域是否走偏了?科技兴国是早就得到证明了的,但靠房地产兴国的例子还从未出现过。

      由于融资成本低、融资容易,风险小,上市公司争相担当“地王”,正在成为推动地价上涨进而带动房价上涨的有力推手。据报道,今年7月,万科旗下的东莞新万公司以26.8亿元的天价拿下东莞塘厦大坪地块,“万科塘厦项目未来预计售价将至少在25000元/平方米左右”;同样是在7月,宁波雅戈尔置业有限公司以14.76亿元的价格夺得杭政储出23号地块,楼面地价高达15712元/平方米……

      房价快速上涨所产生的民生压力和潜在的风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忧虑,而借助股市融资的便捷渠道,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圈地热潮,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房市调控的难度。而且,一旦房市牛市不在,我们能否幸运地躲过当年日本发生的劫难?这些问题已经到了应该认真对待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