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儒勇
中国股票市场一再创下新高,使市场对牛市到底能走多远这一问题又成了社会焦点。在探讨股市的未来走势时,许多人习惯于将股市与经济基本面联系起来,认为良好的经济基本面会对股市的长期走牛提供有力的支撑。这种说法自然有其道理,但如果我们把它反过来,应该承认,股市长期走牛对经济基本面同样存在推动的关系。长期牛市格局有利于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或者说长期牛市格局是经济健康的一个前提条件。
我国经济基本面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在两个方面存在着令人忧虑的现象:一是消费与出口、投资相比,增长速度不及后两者。拿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说,GDP同比增长11.5%,其中出口同比增长2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9%,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只有15.4%,与出口、投资的增速相比,差距是不容小觑的。二是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明显偏低。今年上半年,我国的消费率大致在0.39左右,而美国的同一指标在朝鲜战争结束后一直在0.62-0.69之间变动。
这两种现象的存在说明,现阶段经济增长更多是靠出口与投资驱动的,而出口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会损害外部均衡目标,另一方面会损害国与国的关系;投资的快速增长会使我们时常陷入经济过热的困扰之中。这两种结果均是我们不想要的。
再从收入分配的角度看,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3%;而财政收入同比增长30.6%,即使考虑价格因素,也是居民收入所不能比的。尽管我们不否认现阶段政府许多职能的发挥需要强大的财力作后盾,但同样不能否认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终极体现是让绝大多数民众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实惠,让他们的收入水平能够得到切实提高,并且让他们产生未来收入将会稳定提高的良性预期。而在笔者看来,只有民众的收入水平提高了,财力才可能提高,政府的各项职能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不是相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维持经济健康运行的前提条件:居民的收入和消费要能持续提高,并且不能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根据收入的来源,可将收入划分为工资收入和工资外收入两大类。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及劳动力素质普遍低下,劳动力便宜是个不争事实,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变,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工资收入的提高空间比较有限。因此,提高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就需要在工资外收入上做文章。工资外收入主要包括股票基金等投资收入、房产投资收入等。考虑到我国国情,对于房产及各类专业性十分强的资产的投资,不适宜一般民众去从事,因为它们要么需要较复杂的专业知识,要么进入门槛很高,要么受到政府的管制。反观股票投资,则没有诸如此类的局限,因而较适宜一般民众去从事。
股市的财富效应近两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与前些年相比,近两年无论是居民的收入还是居民的消费都有了大幅提高。国家统计局前不久在分析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时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等措词,就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喜人的局面与股市的火爆不无关系。
中国有句俗话,“东方不亮西方亮”。在工资增速有限且物价上涨得不到很好控制的不利局面下,由于从股市上赚到了钱,可以保证消费者信心指数一路攀升:今年二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6.8,比一季度高出1.0;6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更是创下了18个月新高,达到97.5。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上升与股市指数的上升基本上是同步的,股市财富效应的显现使消费市场趋于活跃,而消费的强劲增长则进一步推动宏观经济的向上运行。
因此,为了中国经济从目前并不很理想的态势中走出来,为了中国宏观经济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积极向上发展,我们需要一个长期走牛的股市。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积极推动股票市场向规范、公正的方向发展,让投资者对市场的未来收益有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让多数进入股票市场的民众能够赚到钱。唯有如此,我国的经济增长才能转变到主要靠消费拉动的轨道上,经济发展的果实才能惠及更广泛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