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一直是机构们的游戏。今年1-7月定向增发总融资额接近去年同期的2倍,实施家数是去年同期的5.5倍。与此同时,定向增发为参与认购机构带来逾1400亿的账面收益。新规则引入“询价”机制后,使得私募基金得以有机会与公募基金同台竞技,虽然人人都知道“价高者得之”的道理,但如何竞价?既不能太低(以免不能入围)、也不能太高(以免把自己套牢),在底价与市价间游离,还得考虑一年的锁定期,这是一项技术活。
一、价高者得之
看看以下几家定向增发股的竞价吧,大家对这个新游戏规则也就有个大致的感觉了。难得有媒体将这两家公司的竞价过程给详尽报道出来了,我们整理如下:
新疆城建(600545)最终确定向6名发行对象定向增发4300万股。此次发行的询价函是在7月16日发出的,当天新疆城建报收于10.42元,发行方案中的底价为3.67元(董事会召开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的90%),申购价最高的报出了7.10元,最低的只有4元出头,发行价最终确定为7.03元,较发行方案中的底价3.67元高出了92%,但较当天10.42元的收盘价仍有33%的折扣。与最终获配的投资者相比,参与申购的券商等机构报价太低,只能出局,最终输给了个人投资者。
黄山旅游(600054)以18.05元的价格,向最终确定的7名发行对象发行了1700万股A股。7月20日认购邀请书发出的当天,黄山旅游股价报收于22.31元,3家私募基金则分别报出了20.45元、20元、19.17元的认购价格。私募基金报出的20.45元最高认购价,虽然较该收盘价仍有8.34%的折扣,但相对于此次发行定价基准日(黄山旅游董事会决议公告日2006年11月11日)前20个交易日均价8.83元,溢价高达131.60%。公募基金最终被挤出,申报的认购价格低于最终确定的发行价是唯一原因。在7家参与申购的基金管理公司中,富国、海富通和信达澳银报出的认购价格最高,亦不过仅为17元。
二、大股东的双赢局面
不过呢,上述定向增发的竞价毕竟还是属于外来机构(或实业不亚于机构的超级大户)们的游戏。对于大股东来说,优质资产折价注入的话,定价是很优惠的。以今年实施的云南铜业为例,其发行价仅为9.50元,至8月7日收盘价已经达到57.5元,涨幅超过500%。而当初参与云南铜业定向增发的大股东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获配股数24870万,目前其浮动盈利逾119亿元。这样的定向增发最受市场欢迎,实现了大股东与流通股股东双赢的局面。我们注意到:近日包钢股份(600010)公告将向包钢集团发行30.32亿股购买钢铁主业相关资产,该次发行股票价格拟定为每股2.30元,高于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召开前二十个交易日均价的均价,但距包钢近期的市价(维持在7元以上)有一定距离,不知该股未来是否亦会实现双赢。
好比古人笔下的东邻之女似的:“此女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竞价的确需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