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反过来,大家对日本传统公司制度的印象,想必也差不多———老板如主君,员工如武士,一世忠诚于公司,按照年资慢慢迁升,大家避免抛头露面,谨小慎微地做小人物。
每种雇佣制度的背后,都是情势各异的经济环境跟文化特性。日本人能够在这种体制中创造经济黄金时代,中国的经济起飞却要先打破这种沉闷,才能获得活力,自然各有各的道理。就仿佛古代国家一统时人们大谈忠君,动荡变革时,就讲究“当今之世,非独君择臣也,臣亦择君矣。”
不过真实世界总要比字面的道理更复杂些。一个日本老年朋友开的建筑CAD事务所,就有趣得没法用一个观念来概括。在这家事务所的网页上常年有招聘员工的链接,点击后进入的页面除了罗列几个职位名称,剩下的待遇信息要多出几倍篇幅来。大致有以下内容:工作地点(精细到门牌号);工作时间(以及午休时间);加薪频率;保险;交通费报销;各种津贴;周末、新年假期以及带薪年假;住得远的员工的住房补贴;求职者面谈时往返交通费超出1万日元时报销等等。除此之外,另有几份附属统计表格。
表格的内容才是我闻所未闻的———一份是“社员勤务状况·工资实际情况”,一份是“工资参考”。在前一份表格中,有“勤务年数”、“每年休息天数”、“每年总勤务小时数”、“每月加班小时数”、“每月休息日出勤小时数”、“每月工资”、“年龄”等,然后24名员工,每人的数据和平均数据都列在上面。后一份表格中,则是根据入行工作的年数,分别列出参考用的固定工资、全年总收入以及加班时的每小时工资额,供求职者对照。
这家事务所的员工里,年资最久的做了16年,跟公司创办时间相同。少一些的,也有十年或八九年。上述高年资员工有三分之一,四年到六年的员工三分之一,一年或两年的新人也是三分之一。看起来员工相当稳定,跟这边珠三角、长三角企业挖角烽火连天的情况大不同。但招聘页面中几乎都要罗列一些求职者所需数据的做法,反而像是在变动不断的环境里“臣亦择君”的理想范例。这又是为何?
确实个难题,与其妄自揣度,不如反观一下国内职场的状况。
常上网的人可能都见过天涯论坛上“晒工资”或水木清华BBS上“年收入10万在北京真的在贫困线上吗?”这类帖子。各种关于收入的信讯息只要有人赞同,同时就会有人拍砖,这或许可以支持这样一个结论:行业、雇主、职位的不同所造成的收入差距要远大于年龄、学历、工作强度的影响。正是因为这样,对求职者来说,能否选择他所认可的雇主,是足以影响长时段发展的大事。然而无分外企、国企、私企,雇主的做法普遍地与求职者的这一期望背道而驰:收入状况禁止向外界透露、禁止与同事讨论、招聘时待遇含糊其词、要求员工自报期待工资、不提供工资条或者只列最简略的数据……怪异的是,以上做法与频繁的人员流动、竞争企业的频繁挖角并行。这里的道理又是什么?
转念一想,这实在是简单———招聘新人时装腔作势的雇主一旦真要挖人,无论是亲自动手还是借助猎头公司,哪有不明码标价的?上面所说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雇主把自己用人的“君择臣”跟新人求职入行的“臣择君”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件事。招聘新人仿佛是负担,是一年一度例行公事或者借机推销公司的公关活动;而真的需要人手做事,则顿时换用另一种思路,让现金说话,免除所有繁文缛节。
没法空谈道义。大环境如此,中国企业即使讲究对新人的培训,也不能光靠这个来留住培训好的员工。然而在真正大变革的时代里,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需要越挖越深,影响航向的细微之处也会越来越多,仅就雇佣制度而言,决胜负的方式,决非单纯的比较薪酬大小一种,这一点我确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