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程度越深,让普通百姓长见识的机会越多。这几天,中国股市宽幅震荡,股民们口口相传一个新名词“次级房贷”,说是老美今年初曾一度引爆的“次级房贷危机”,最近再度升温,引起全球股市普遍下挫,也连累到了中国股市。
市场的议论,多数是从电视股评节目中听来的,率先作此判断的是荧屏上人气旺旺、却时不时忽悠股民一把的证券分析大师们。但我觉得,对“次级房贷”及它如何会演变成危机,还是从认知的角度与股民作些解疑释惑比较妥当。
常言说放贷有风险,各国都对放贷实施风险管控。国外管控一般分四级。中国1998年起也开始引入这个办法,央行把放贷风险管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比国外多出一级。
顾名思义,申请次级贷款的人,还贷能力相对较低。我注意到国内有人将其阐述为申请贷款人的信用等级较低,这个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但话不能这么说,比较确切的说法是,申请次级贷款的人,其正常收入通常不高,饭碗不是很稳定。若直接将低收入者与信用级低划等号,对低收入者似乎有先入为主的道德歧视倾向。
次级贷款发放风险高,收益也高。所以,国外专做次级贷款的机构很多,正常情况下还做得挺好,吸引很多银行和基金也参与进来。譬如次级房贷,只要楼市持续火爆,放贷机构可通过抵押贷款人的房产来有效防控放贷风险。当贷款人出现还贷违约时,由于其被抵押的房产仍在增值,能有效对冲风险,此时,放贷机构通过收购变卖贷款人的抵押房产,除了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甚至还可额外再赚上一笔。
专做次级贷款的机构,其性质相当于“准投行”,它们向银行购买房产贷款,将其证券化,打包成次级房贷债券,再卖给各种基金或保险机构,客观上形成风险大家担、有钱大家赚的格局。2002年至2006年间,老美房产市场一片繁荣,刺激次级房贷市场也呈一片红火。
没想到,进入2007年,老美房产市场跌入疲软周期,一方面导致贷款人违约率上升,另一方面抵押的房产价格出现缩水。双重打压突如其来,直接放贷机构正常资金循环链出现断裂,连锁反应随之而起,导致此类债券价格下跌,持有此类债券的基金公司苦不堪言,包括中国国内的几大银行,也因此受到一波舆论质疑甚至斥责与挖苦。
金融风险常以“蝴蝶效应”的方式扩散,实际上,相对于老美包括欧盟的整个债市盘子,次级房贷债市的规模相对偏小。因而,不消说次级房贷,即便整个次级债市都染上感冒,其对全球资本市场流动性减缩的影响也是局部性的。至于这几天老美、欧洲、日本及部分亚太国家的央行迅速投放数千亿美元增加流动性的举措,主要是各国央行要稳定金融市场人心。至于它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由于中国股市还未与国际股市完全融通,只能说更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