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日前的一番议论,叫人思索再三。他说,要发展资本市场,就必须容忍、在一定程度上还须鼓励资金从银行体系向市场流动,对此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这方面,千万不能像一些人最近所表现出的那样,看到居民储蓄存款增速下降或绝对额减少,就惊呼“猛虎出笼”。另外,股票市场应当进一步完善,债券市场更应当受到重视,应当促进货币类(汇率)产品市场的开发;在原生金融产品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加快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等。这些都是急切需要做的工作。李扬还把这个问题提到“发展我国资本市场,有一些理念性、方向性的问题需要强调”的高度。
“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资金从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流动”,据说是有助于改善我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之处,特别是处理好银行中长期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的比例关系。这个问题很深奥,有心的读者可以多看看专家学者的相关阐释。就大多数老百姓来讲,改变沿袭几十年“存款拿利息”的传统做法,更直接的动因恐怕是为了在实际负利率的现实环境下,让自己含辛茹苦挣来的“养命钱”保值增值。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的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然而,我国又尚处于小康社会起步阶段,缺乏富裕的中产阶层,未富先老成了许多中国人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展望未来,在市场化的条件下,年轻人的理财要求更是愈益突出。于是乎,用基金投资作为让资金保值增值便成了一种现成的选择。与股票、外汇、期货、权证等金融产品相比,基金具有“集合理财、专业管理、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的优势,是大众投资者分享经济增长的一种主要工具,在发达国家早已成为家庭理财投资的首选。据ICI(美国投资公司全国研究会)统计,美国绝大多数家庭都持有各种各样的基金,其中约92%的人把“养老”作为基金投资的动机。由此观之,资金从银行体系向资本市场流动,人家已经完成了。我们呢,想必也要这样“流”。
诚实劳动可以致富,合法经营可以致富,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投资也可以致富。这一谈不上很深奥的理论创新已经奏响了“存款搬家”的前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