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产权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应时数据
  • C5:机构视点
  • C6:高手博客
  • C7:特别报道
  • C8:特别报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三木集团代S*ST实达还贷“因祸得福”
    莲花味精 启动大气污染治理工程
    安徽证监局“七招”强化上市公司监管
    公司管理能力 体现真正价值
    安徽水利 中东工程项目进展顺利
    粤电力A 拟3.65亿元增资参股公司
    政策预期抬升高速公路公司估值
    成功转型 ST鼎立房地产业务步入快车道
    瑞贝卡 入选河南创新型试点企业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公司管理能力 体现真正价值
    2007年08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田露

      

      牛市行情进展到目前这个阶段,房产、金融、有色等强势行业受到普遍关注,在许多人的感觉中选对行业就是选对股票。然而,这也难免导致一些资质优秀的上市公司因所处行业弱势而被忽视,或是在概念炒作下,夸大了一些其实没有多少竞争力的公司身上的光辉。笔者在近期的新闻报道工作中对此即有不少体会。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公司都与其所处行业的景气状况共同沉浮振荡,一批上市公司正以其优秀的管理能力赢得市场的尊重,它们往往表现出对市场的灵敏嗅觉,对产品结构的灵活调整,以及对打造产品核心优势保持着孜孜不倦的热情。通过持续的努力,这些公司大多已经实现产品与同行相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下游客户的服务能力高超,或是在原材料获得方面取得强大保障等等。总而言之,精细而科学的管理使这些公司获得了远超同行的盈利成力,从而也使它们在行业周期性的波动中能够保持更稳定的步伐,甚至在行业低谷中反获扩张良机。

      曾有投资者向笔者表示,不看好高科技类的股票,因为这些公司往往投入巨大,但行业周期性很强,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然而尽管如此,却并非所有的科技类公司都受到产业周期波动的烦扰。在电子元器件行业的CCL即覆铜板行业中,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能力即受到行业分析师的高度赞扬。分析师们指出,由于公司管理层高度关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公司的产品线日益丰富,拥有了多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使得其无需过分依赖提价来转嫁成本,在提升产品价值方面有了更开阔的空间。此外,由于公司大力开拓客户源,使得其产品在涉及到IT、数码的多个领域得到运用,公司并做到了在各类客户、各种产品之间的灵活切换与快速反应。这样精细化管理的效果是,一方面,公司有效地规避了单一行业波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其产能利用率较同行也高出许多。正由于这样,尽管所处行业有产能扩张加速之虞,但该家公司近两年的业绩表现及未来成长性却得到了业内人士的乐观预测。

      换个相反的例子来说:在近期市场关注程度提高不少的钢铁行业中,特钢行业被称作是其中的“朝阳产业”,但在目前特钢需求旺盛,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的情形之下,业内公司的业绩表现却分化明显。其中一些产能规模并不小的公司,业绩上表现平平,一些甚至还出现亏损。对此,业内研究人士曾指出,相比产品价格在销售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普钢公司来说,特殊钢产品的差异性更强,与下游客户的连接更为直接,因此能否敏锐把握客户需求,能否提供高技术含量的特钢产品,以及能否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能力,对于该细分行业的公司来说至为重要。这意味着特钢公司面临的挑战与压力较之普钢公司来说反而更加突出,若经营水平、管理能力无法与这个行业相适应,那么反而会面临更大的风险。

      管理能力的高低,对于公司在市场中竞争力的重要性而言,已不是新鲜命题。然而,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经济现象背后,这一规律其实一直在起作用。也正是那些拥有灵活体制和高超管理能力的公司,能够在起起伏伏的行业发展潮流中,不断积聚力量,取得超越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

      从这一点出发,管理能力就是价值的体现,这一曾被不少企业家总结出来的经验,至今依然有效。同理,精选公司,精选股票,而不仅仅随行业大势囫囵吞枣地进行投资,这也许是对我们有用的另一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