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环球财讯
  • 6:时事
  • 7:天下
  • 8:广告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8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专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专栏
    自古偏才难成伟业
    别无选择 不归之路
    央行,你还在等什么?
    每个企业都有对“上帝”的片面想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央行,你还在等什么?
    2007年08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周洛华

      私募股权基金合伙人

      7月的通货膨胀达到了5.6%,其中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涨幅更是惊人。让我感到吃惊的并不仅仅是物价上涨幅度,而是央行对于物价上涨的态度。

      央行报告的措词非常艺术,显示了极其高明的政治智慧。他们从来没有说要控制通货膨胀,只说要控制通货膨胀预期。多了预期两个字,问题就转移了。如果是要控制通货膨胀的话,责任就在央行,如果是要控制通货膨胀预期的话,问题就在社会,是老百姓对未来的预期有问题。所以,物价可以继续上涨,只要通过舆论手段安抚老百姓就可以了,然后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些“哄抬物价的奸商”,政府就没有什么责任了。

      7月份物价上涨幅度创出10年新高。一个直接的原因是,7月份央行新发行的货币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在这个背景下指责商人哄抬物价,指责老百姓的预期不够理性,有些说不过去吧?

      欧美资产阶级政府的央行一般都公开地、明确地提出一个物价上涨的最高容忍幅度,比如2%,如果高于这个指标,就毫不犹豫地加息,或者出台其他政策,防止百姓手里的财富缩水,以便赢得下一次大选。我国政府从来不提任何通货膨胀指标,可问题是在这一轮通货膨胀中,原来有钱的人变得更有钱了,他们通过炒房子,炒股票越来越富有,而原来辛辛苦苦干活存钱的老百姓的生活则变得更困难了。更有甚者,老百姓存在银行里面的钱,被拆借给地产商和其他富有的炒房者,让他们用老百姓的钱更快地致富。我国央行为什么不能提出控制通货膨胀的具体指标呢?是怕承担直接责任?确保老百姓的财富不缩水难道不是各国央行普遍的责任吗?

      我希望央行能明确提出控制通货膨胀的具体目标,并以此考核央行的工作成绩。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政府就应该去做,这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权为民所有,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具体体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央行的货币政策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呢?从2004年10月开始,3年的实践证明,越加息,房价越涨,最近连续加息,房价则呈快速上涨之势,如果不是统计部门的同志从大局出发,合理地、理性地做了工作的话,这个数据可能更惊人。央行第一次加息时,我就提出:加息将有力地推高房价,但经济学家对我这个结论嗤之以鼻。

      3年来,加息推高房价的道理我已经不知说了多少遍了,今天不想再重复了。简单地来看,人民币应该升值,(我2002年回国时提出人民币应该缓慢小幅度上涨,但是经济学家们反对,要坚决捍卫人民币稳定,其实是针对美元的稳定,针对其他货币的贬值),如果在人民币不升值,或者升值幅度低于其内在价值的时候加息,只会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进入中国。加息3年,储备超万亿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而升值的结果将导致房价下跌,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我们的老百姓不是不讲道理,从井冈山和延安开始,就一直是支持中国革命的。但是,道理要讲清楚,是老百姓的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甘心把钱放在银行才有了我们今天的银行改革的成就,我们要感谢老百姓的贡献。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不可能有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胜利。没有老百姓的支持,今天就不可能有四大国有银行改革的成功。

      我以为,在汇率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银行加息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吸引外资流入,发行更多的人民币,这才是通货膨胀的根源。通货膨胀的结果是房地产大涨,政府财政收入和银行收益大增,而老百姓财富缩水,央行一定要把这个关系和老百姓讲清楚,要感谢老百姓,不能再拖延了。所谓人民币不能升值,升值要让成千上万的人失业,升值会让房地产暴涨,这些判断都未经过中国国情的实践检验,这样的判断,目的是让老百姓接受这样的观念:通货膨胀是一个“两害相权取其轻”的结果,通货膨胀比人民币升值要好,人民币升值的话,我们就会失业了。其实,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仍然是扩张性的政策。我纳闷居然有经济学家说这是对冲流动性过剩。

      在人民币缓慢升值的条件下,加息,降低利息税,提高准备金政策都是扩张性的,希望用这种政策来给经济降温,无异于饮鸩止渴。除非央行希望通过让人民币大幅度的通货膨胀来对抗美国佬提出要人民币升值的要求。通货膨胀这么严重,人民币应该大幅度贬值,哪里来的升值压力?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个计谋实在是太损了,比美国佬让人民币升值的阴谋更损,因为这样的做法直接剥夺中国人民的财富(而且是中下层人民的财富,因为富人都去投资房地产了),用以实现自己的政策目的。

      我在2002年由于提倡人民币和美元脱钩,走上升值道路,但这个声音当时非常孤单。那时复旦大学组织了一场研讨会,经济学家们纷纷指出人民币绝对不能升值,升值是死路一条,升值要走日本的老路。不久,北京大学的经济学家提出:人民币其实应该进一步贬值。现在来看,如果人民币那时就开始升值,今天就不会出现如此剧烈的通货膨胀,房价可能不会如此直线上涨。

      问题更糟糕的是,现在我们的经济规模和民间投资都是以中国政府当时庄重的承诺为基础的:将长期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仅限于针对美元的稳定)。许多企业都是出口型的廉价加工企业,现在规模建成了,再升值,他们真的有麻烦了。

      要治理中国的通货膨胀,就只有人民币升值这一条路了。央行,你还在等什么?